Scott Yip

Avatar photo
97 帖子 6 意見
大家好,我是葉應霖,英文名是 Scott。希望您藉著呢個網更深認識神,別人及自己。

從《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 看故事塑造身分的奧妙

《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 是一套非常感人的電影。故事線其實不算複雜: 羅茲 (Roz) 是一個智能機器人。在一次海難之後中被困於一座無人島之上。在她掙扎求存之際,Roz 與島上的一些動物交了朋友,並撫養了一隻名叫亮亮 (Brightbill) 的孤兒小鵝。Roz 起初難以理解島上居民及其生活方式。但她也漸漸從狐狸阿探 (Fink) 的教導下,學會了愛與同情,並如何照顧 Brightbill。Roz 的第一個任務是教 Brightbill 游泳,但卻因牠體型較小而受到其他鵝的排斥。第二個任務就是學承。最終,在老鷹雷霆 (Thunderbolt) 的幫助下,Brightbill...

猶大是否被上帝預定去出賣耶穌?

預定論 (predestination) 的確是基督教神學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意思大概是,上帝在創世之前就已經揀選了那些人將得救,甚至是那些人不會得救 (double predestination)。這樣,出賣耶穌的猶大或許就是其中之一。若是這樣,猶大就不單是一個「悲劇人物」 (tragic figure),甚至是上帝救恩計劃的「受害者」(victim)。這種救恩,我還應相信嗎? 其實這教義在聖經中也的確有一些基礎,主要來自於《新約》的一些經文。例如: 1. 以弗所書 1:4-5:

What is Time?: Albert Einstein vs Paul Ricoeur

Unveil the "Clash" btw science and story within time. The Conflict of Scientific Thought and Narrative Insight As we explore the nuanced ties between Einstein’s scientific...

「聖經古譯本與聖經詮釋:七十士譯本與新約詮釋」

講座影片已上載YouTube環聖頻道 Youtube Link

敘中作樂(旺浸網台節目「城心所願」)

主持:Anders牧師、珊珊傳道 吹水內容: 1 近來潮流常以MBTI 來描述自己,在你過去從事牧養及同工發展中,這些工具可以怎樣運用,以致不會將人的成長定格或規範? 2 從敘事角度讀經對人的塑造有什麼重要? 3 聖經敘事與MBTI/九型人格等,如何整合成為牧養工具?

利科思想對詮釋撒該的貢獻

傳統神學提供系統性反思,而且提供教義的內容及使信徒明白上帝不變的本質,多以慨念性及理性的思考式方式理解聖經和世界。 但現今世代,已經不可以單單以理性思辯認識世界,不同的社交媒體提供不同的記者視覺把事實以第一人的角度陳列在人前。後現代對世界對自己的理解已經是更複雜多變,不同媒界提供的浸沉式體現使人理解的事實是整合了理性,感情,客觀,主觀的體驗。敍事思想把我們日常的故事和神聖的故事放在時間裡,當我們把過去的事每一次重新被敍述,就是把我們所重整事件中的時間性結構, 這樣我們會把舊和新的敍事重新疊建,於是就可以改寫了我的敍事身份。就如,筆者去了一次很長的歐洲旅行,和朋友因不能好好配合,當下心情低落,但總算完成了旅程,筆者覺得不被接納,回到香港後大哭一場。當筆者再一張張照片放在社交媒體時,有著重新把旅程再回想一次的機會,述說著所見所聞,和重新整理旅行後和朋友的關係,重新敍述這個事件時,筆者和之前和朋友發生的事情等等疊建,使筆者明白了自己的性格,對方有可能對自己的看法,同時重新認識這朋友的性格,以及這個旅程使自己明白看事物的觀點,和不同人交流時的重心。筆者因這事對自己的認識立體了,這次對自己的認識是從痛苦而來,郤更深明白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如保羅.利科(下文簡稱利科) 提出當時間以敘事的方式被說出,它就變成⼈的時間,當敘事成為⼀種時間存在的條件,它便獲得了其全部的意義。當利科提及時間內 (Within-time-ness) 時, 便把人類所關心的事和敘述及時間關聯起來:  我對時間性的描述是依賴於我們對所關心的事物的描述。當筆者把旅行故事再次一幕幕敘述出來時,同時把時間/經驗的體會用語言顯露出來,成了當時/敘述時/對未來的我存在意義的創造。 這樣的體驗沒有離開事實,但不單單純理性,也反映著事件主角對特定時空下的關懷。 而這敍事思想很切合現今世代的經驗,當加以整合,幫助了自我身份的改寫。

從「尋找罐頭式答案」到「被打碎及重建的敘事」:利科詮釋為我讀經靈修帶來的反思

作者:某同學 當我完成了有關保羅.利科的敘事理論的有關課程。使我回想我讀經的故事而且幫我整合有關經驗。 以往我讀經時,心態是想找答案。 我認信聖經是神的話,我可以找「最好」答案的來源。 就如拍拉圖對藝術品的看法: 有一個天上的一個「理想」答案。 當然,這一個較「理想」的答案出現了,我就要嘗試更理解神的心意。 但本於 「已經但尚未」(英語:already but not yet),所以即使聖經有一個完美的標準,現時的我是不能做到的,這合理化了我和聖經的距離。以下是一個例子,我是如何讀經及思考經文怎樣影響自己。 在約翰福音10:10,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的著眼點在於解釋豐盛。是如何靠耶穌得著這豐盛的生命呢? 沒有耶穌進來我生命之前,我生命的光景是否真的被毀壞呢?這經文也是我以往教會會堂放在門口的招牌上,作用就像以豐盛的生命叫途人想一想你的生命如何呢? 你想得到耶穌嗎? 而這經文對我就像指引燈一般:我想得到這豐盛的生命,就等於人生的完美標準一樣。但這年復年,我發現有耶穌的生命並沒有這麼豐盛,甚至有疲憊燒完(英語:burn out)的生命狀態,對於聖經指向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不一致的結果,我試著尋找答案。以下是我理性的整理:

從利科詮釋重看耶穌與馬大及馬利亞的互動

(一)引言 本文旨在透過路十38-42有關耶穌到馬大家中的經文作例子,以展示保羅.利科 (Paul Ricoeur) 敘事詮釋學中部份思想對聖經詮釋的貢獻。本文的命題為利科的詮釋理論有助讀者突破既有教會教導並更深入和立體地閱讀聖經,並與讀者的「今天」和生命連結及互為更新。本文的進路大致為:首先審視教會一般對路十38-42經文裏馬大的看法,及後嘗試以三重塑形理論和其他利科敘事詮釋理論審視經文,以突顯學者在聖經詮釋上的貢獻和為讀者帶來的幫助。 (二)對馬大的傳統理解和看法 馬大在福音書中出現的情節都離不開她的妹子馬利亞,而且把她們作比較。其中在《路加福音》的經文裏耶穌分別對馬大和馬利亞的評價,在大部份讀者心目中可謂已把她們二人定形為前者總為許多事操心煩惱,忽略了神的國;後者選擇了無人能奪去的上好福分。Blomberg 形容馬大如當代典型女性般家務纏身,服侍耶穌,但這郤可能糟蹋對上主的愛,她只關注自己獨自工作;馬利亞則猶如男性門徒般在耶穌跟前聽道,選擇了不可少的一件事。直至《約翰福音》拉撒路復活後,馬大雖然曾宣認耶穌為基督、神之子,但她再次被描繪為服侍者(約十二2);而馬利亞則在見證拉撒路復活的人群中,之後又用珍貴的香膏膏耶穌。 讀者普遍會視兩者有正反、好壞的分野,認為馬利亞的行徑可取,又會對也可能同樣被世俗事務纏身的自己覺得有虧缺,在追求成長的教會大氛圍下覺得自己需要更屬靈地專注上帝國的事。傳統上的分野使得馬大猶如反面教材。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不少信徒(包括筆者)對馬大的投入感的確比對馬利亞的多,但心裏郤因上述的傳統教導而對這份投入感有所顧忌、予以否定和希望脫去這份對馬大的認同,而投入對馬利亞的位置中。 (三)從利科詮釋理論看有關馬大的經文 筆者於本部份嘗試以利科的三重塑形及有關「極限經驗」去閱讀《路加福音》作者筆下的馬大。這幾節經文所交代的情節不多,起始是耶穌與門徒在差派七十個人去傳道和講論好撒馬利亞人比喻後,他們繼續前行進到伯大尼和被馬大接到自己家裏(十38);下一個事件是她的妹妹馬利亞坐著在主耶穌腳前聽道(39節);為這段敍事帶來轉向的事件是敍事者形容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並向耶穌提出「怨言」和請求祂吩咐馬利亞來幫助自己,接著耶穌就對馬大說她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並且馬利亞已選擇了那上好、無人能奪去的福分(40-42節)。筆者認為作者在這段敍事未必有提供一個確實的結尾,是開放性的 (open-ended)。聖經讀者固然可以從《約翰福音》有關拉撒路復活的經文(約十一1-44、十二1-2)中馬大與耶穌的對話進一步了解馬大生命故事的下一個事件,從而使讀者更了解她有沒有生命的轉向和提昇。然而作者(路加)又似乎刻意不交代結局,反而讓讀者去想想馬大應該如何抉擇,自己在今天又應如何取捨。

性格與信仰的「碰撞」:ENFJ與2號的深度探索

1        引言 修讀性格與靈命成長是抱着期盼的心情,期盼更了解一個本性已經喜歡 “人” 的我,透過性格了解怎樣與靈命和信仰的關聯。雖人是如此複雜,有着很多不同的性格,而每個人內裏擁有的本質及特質更反映每一個獨特方式的存在,我們被創造並展示神奇妙的偉大與祂的連結。透過學習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和九型人格 (“Enneagram”) 的性格理論去探塑自己性格特質和陰暗面, 這些怎樣影響生命和神的關係, 用敘事方式探索和反思靈命各方面進步的可能性,並繼續突破性格界限,以回應神的創造走向神的美善屬性和形象。

洪水泛濫之際,反思世界現況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創世紀六章記載的洪水之所以來臨,是因為當時的世界生態已經變得不宜居住。之所謂生態,不單是指自然生態,更是指當時人的道德及屬靈生態,已經壞到一個極度惡劣,甚至可以用邪惡去形容的程度。當大地受盡人的摧殘,洪水正是人種之因所得的果...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