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唔知聽日事,叫我怎能有盼望?


這樣,他們聚集的時候不斷問耶穌說:「主啊,你要在這個時候復興以色列國嗎?」
耶穌對他們說:「父按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χρόνος)和日期 (καιρός),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徒一6-7《新漢語聖經》,cf. 可十三32)


根據主耶穌的回應,我觀察到三點:
第一,使徒似乎還在籌算怎樣以武力光復以色列國。
第二,主沒有用一種責備的態度去教訓使徒。祂甚至沒有回答「不會」或「不可」(No)。
第三,一個引伸:掌控主權變遷的是上主,教會在此的權柄是受限的。弔詭的是,唯有在「時間」上受限的教會,才有機會學習等候主。



耶穌對使徒的回答,其實十分微妙。使徒希望知道以色列地上政權的故事,究竟會怎樣與主永恆國度的故事編織起來,其實都是人之常情。正如我們都喜歡猜測誰是666敵基督,七頭十角的獸是代表什麼政權一樣。


上個世紀的香港,故事發展十分簡單與線性。那時,今日已知聽日事,叫我怎能無盼望?然而,今時今日的香港,故事變得錯綜複雜。今日唔知聽日事,故事會怎麼發展?廿一世紀的香港故事會怎樣終結?主在其中有什麼心意?老實講,無人完全知。但我們都會估。


第一世紀的以色列故事,比香港可能更複雜。雖然使徒已知道整個救恩故事的結局 (徒三21),就是耶穌基督的再來。但對於其中故事細節的發展,包括地上政權更替的時間表,使徒卻未能從耶穌身上打聽得到。故此,其實基督徒一開始就是活在一個時間的弔詭之中:一方面我們確信知道整個宏大宇宙故事的終局,但我們同時卻不知道眼前地上的故事將怎樣發展。正如保羅困在監獄時,他不知道他能否有命出監 (腓一19-26)。耶穌何時再來?彼得不知道(彼後三9)。同樣,本來「好地地」的約伯,他也不知道苦難會何時結束 (伯13:16)。詩人被仇敵壓制時,他也不知道他何時能脫離困境 (詩十三1-2)。但他們一直堅守信靠神,他們也認識自己的良心。在掙扎與受苦中他們向前摸索,等候上帝的帶領。

永恆雖比明天重,明天卻比永恆近。明天與永恆原來可以有千萬種磨合的敘事手法。或者,沒有誰可以用一種絕對的口徑為我們指點迷津,不讓我們面對各樣可能性與掙扎。在掙扎中,我學會忍耐。在忍耐中,我找到盼望。(羅五3-4)


敘事角力,一生之久。我們不少人都喜歡聽 Les miserables 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但我個人更喜歡這曲目之前那一首:One Day More。與此分享比大家。

One day more.
Another day, another destiny.
This never-ending road to Calvary.

Tomorrow is the judgement day.
Tomorrow we’ll discover
What out God in Heaven has in store!
One more dawn!
One more day!
One day more!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