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是一個青少年工作者,無論職場還是事奉,我都是從事與青少年有關的工作。所以「成長」這個課題是我每天需要面對的事,可能是觀察青少年人的成長、指引他們成長、理解他們為何不願成長等等。MBTI與Enneagram有時也是我嘗試去了解他們的工具,我會在一些有關成長課堂向他們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說法,意指若要成長,必先清楚自己的為人,也要理解身邊其他人的性情,才能好好地處理不同的關係。會有如此以上的說法,是因為自己在成長階段太遲察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導致很多不能逆轉的事情發生了。這次課程,我終於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性情和成長。
踏上分辨的旅程
在第一次分辨MBTI的過程當中,除了明顯的(E)之外,其餘都是很「平均」。平均的意思是指在坊間的問卷當中無論SN、TF和JP,我都會得出大約51-2% vs 48-9%的結果。當然若以多數為準,我可以算是ENTP。就此情況,我嘗試了解更多有關MBTI的資料同時亦產生了一個迷思:MBTI當中的項目是否可以轉移(shift)甚至刻意改變,因為只要我在問卷當中改變一兩題的選擇其實就可以改變51-2% vs 48-9%如此微細的結果。但當我透過課堂再次去理解MBTI背後的原則,[1] 我確定自己是ENTP,而我的S、F和J傾向只會在指定場境或擔任某些角色時才會出現。
至於分辨Enneagram的情況則較複雜,基於自己平常十分喜歡發掘新的體驗以及尋求不同的突破,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7號。但透過課堂進一步了解九型人格與原罪(root sin) 的關係而及留意自己的「地雷位」,我發現自己更偏向8號。另一個驅使我由7至8的原因是我面對衝突的方式以及生活的態度。比起7號的樂天、面對困難時會逃避痛苦,我更傾向8號的現實主義、正面面對衝突,甚至在必要時引起衝突。但對比起8號要十分強硬地執行某些事情,我又覺得我比較喜歡以多元、創新的方法處理事情,所以我會以7號側翼的8號 (下稱8w7)為自己的九型人格。[2]
MBTI與Enneagram的對話
正如課堂所指我們可以透過MBTI這塊透鏡(lens)觀察自己處事的傾向,用Enneagram的透鏡去看自己心中的虛幻(Fantasy)。透過兩者的對話,我們可以更立體去認識自己所寫的故事以致幫助自己有更進深的成長。我選擇了孤狼與哈士奇的形象去形容自己的原因正是這兩種相似的動物可以將我在MBTI以及Enneagram影響底下發展出來的兩種不同性情具體表明出來。接下來先看MBTI為我帶來的外顯形象、再看Enneagram為我帶來的內心掙扎以及兩者之間的張力。
MBTI的待人接物
ENTP的我從外面世界支取能量(Extrovert)、以直覺(iNtuitions)感知世界、以思考(Thinking)為主要判斷方法以及傾向先感知(Perceiving)再判斷去應對外在的世界。若以功能排序來說便是以Ne為主要功能、Ti為輔助功能、F及Si分別為第三及弱勢功能。
Ne為主要功能的我喜歡向外探索事情不同的可能性,同時亦善於分析不同事情之間的連繫。而Ti作為輔助功能使我可以將抽象的概念整合成一套有因果關係的說法,並且不加上任何的價值觀判斷。這兩種傾向讓我在「教導」這事上得心應手,所以無論在職場還是事奉崗位上我都是擔任「教導」的角色。
在事工團隊的合作中,Ne與Ti這個組合驅使我會提出對事工發展的不同方案及其可行性,並且十分有理據地表達當中的利弊。在別人的眼中我是一個點子很多,勇於提出自己想法並且將其實現的人。像我這類人對於在發展階段想尋求突破的團隊是很好的,例如青少年營會籌委、團契小組、敬拜隊等。但對於一個成熟求穩的團隊來說,卻未必可以接受不同方案所帶來的不穩定性,所以我在與行政有關的團隊當中常常碰壁。
在與人相處方面,Ne的多樣性令我對任何人都可以打開話匣子,而Ti亦讓我可以客觀地應對他們,加上自身的幽默也使身邊的人覺得十分自在,所以我很容易就可以融入不同的群體當中。但由於F是我尚待發展的第三功能,所以我並不擅長感受對方的情緒。在對談之中時常讓對方缺乏同情心、過於理性,有時會出現「高開低走」的情況。意思是弟兄姐妹會因為對我的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而十分願意與我分享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但我似乎安撫不到他們的情緒,有時亦讓他們覺得我開啟了「教導」模式,久而久之就會較少與我分享。
同樣的問題在自己身上更明顯,尚待發展的F亦讓我比較難表達自己的情緒,加上Si的弱勢令我更少機會向內探索自己的需要。在團契分享的環節當中,若被問到「你有甚麼感覺」,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很難啟齒。而當生命遇到問題、面臨壓力時,未被發展的Si突然變成主導功能,令到自己對身邊的人事物變得敏感(sensitive)。當弟兄姐妹在未能理解我的感受的前提底下見識到我的敏感,便會覺得莫名其妙。
所以ENTP讓我在群體生活當中十分容易以不同話題、想法建立關係,但同時我的抽身、缺乏同理心與受壓時的敏感卻使我難以建立深一層的關係,感覺像有一個無形的「氣場」,阻擋著我與弟兄姐妹在情感上的交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三功能F經常與輔助功能Ti在內心形成「衝突」,當我想提升F時時候,分析能力就會被「情緒」所影響。另一邊廂,若我不發展F,人際關係就會出現缺欠。所以學習保持Ti和Fe的平衡也是發展第三功能F的過程當中需要面對的難題。
Enneagram對成長帶來的內心掙扎
8號人格為人所理解為勇於領導者、挑戰者、實踐者以及充滿能量者,[3] 因為8號對生命、公義(righteousness)充滿熱切的追求,這種與主流相同的價值觀在群體生活當中特別容易受大家認同。身體本能(Instinctive Triad)驅使的自信及行動力亦讓身邊的人覺得我是一個十分有衝勁的人。所以在不同團隊上都很容易被推舉擔任領袖的位置、亦容易成為團隊中的焦點。特別在事奉團隊當中會有很多的弟兄姊姊基於我的熱情(passion)而願意跟從我的想法,認定我在團隊「大哥」的角色。
8號的自我形象是強大、自主、直接,[4] 可惜這個形象是基於幻想。8號的領導力是來自覺得自己可以控制身邊所有事,所以自然地就會站出來「話事」。然而這種領導方法是有毒的(toxic),背後驅使8號想控制一切是對權力(Power)的慾望(Lust)。所以種領導方法有時會令人窒息,因為我希望可以令身邊的人完全跟從我的想法。而8號的自我防衛機制是否認(denial),當面對別人拒絕我的想法、事情未如自己所安排或者一些我不認同的處事手法,我會變得特別忿怒、我會堅持自己的看法、我會以指出對方錯誤去否認自己的失敗。而我的S、F 的傾向就會在這個場景出現。
正如一個銀幣的兩面:衝勁的另一面便是衝動。8號在不健康的情況底下會變得自我、專橫、野蠻,將對不能控制事情的忿怒注入行動當中,行事為人變得激進(radical),無辦法接受自己控制不到的事情,最後當臨界點過後8號會變得退縮,由對世界充滿熱情的變成不再有感覺,帶著「世界與我無關」的態度退下火線。曾經我也試過在青少時期與弟兄姊妹因一次合作產生了磨擦而傷害了對方,我由眾人的焦點變成眾矢之的。事件的最後我將自己從群體當中抽離,用了一段時間才重新投入。
MBTI與Enneagram的張力
當8號的氣質遇上ENTP的風格,張力來自於兩種敘事手法的異同。兩種敘事手法都屬於高能量並且強調與人的接觸,但前者是行動派而後者是頭腦派。所以其中一個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是究竟我在不同群體之中的角色(「擺位」)是甚麼?若我在一個團隊之中擔任帶領的崗位當然可以嘗試將兩種性情發揮,成為「適應的思考者。[5]」但若我並不是領袖身份,我應如何成為一個好策士?特別在教會如今出現「斷層」處境,面對相對缺乏領袖氣質的帶領者,我應如何協助他們?
除此之外,Ne與Ti的主導令我十分容易聯想到某些決定對事情未來發展的影響。而當帶領者缺乏這方面的彈性時,就會出現「皇帝唔急太監急」的狀態,加上8號不平則鳴、強硬的風格,好多時都會形成衝突點。形成衝突點的原因是因為8號的「身中心」很容易將忿怒情緒外顯而ENTP的短板正正是F和Si,不擅長就情緒上與對方交流,結果就會出現因對事情沒有共同理解而影響彼此心情再影響理解事情的惡性循環。
前面提到孤狼與哈士奇的形象,一個不健康的ENTP 8號就像一匹孤狼,因為這個狀態底下的8號只會專橫地希望所有事情受我控制,按自己的劇本發生。受到身邊人拒絕時只會繼續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做法,加上ENTP亦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結果就是進入了一個獨行獨斷並且帶有攻擊性的狀態。反之,健康的ENTP 8號給人一個自信又樂意體察別人需要的印象,同時ENTP跳出框框的思考模式又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感覺,正如一隻哈士奇一樣既逗趣又可靠。 人在成長路上當然希望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的狀態,但環境是不可控,不同群體在不同的階段亦會為人帶來不同壓力,驅使人的狀態必定有高有低。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自處,一匹孤狼如何變回哈士奇?又或者一隻哈士奇如何防止自己變成孤狼?以下便是一些對於成長的反思。
成長的方向與靈性的更新
心態的轉變
正如上述所提,8號的盲區是認為自己很強大,不容許自己流露出軟弱的一面。而8號正正要面對自己的心魔:承認自己的軟弱。而承認軟弱亦可以是處理自己情緒的出口,跟據Dan Siegel所提出的「身心容納之窗(Window of Tolerance),[6]」忿怒的情緒是來自於壓力超過內心所能容納而導致的過高激發。對8號而言,最大的壓力就是自己「唔衰得」,所以只要接受自己並不是想像般強大,其實就可能消滅忿怒的源頭。接受自己的軟弱同時亦可以借助自己的分析能力向內探索自己內心的情緒的源由,嘗試以更具體的字眼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例如失望、不捨、懼怕等),幫助自己發展較弱勢的Si。於這一兩年間藉著疫情我也開始培養了行山這個習慣,此習慣對於接受自己的軟弱十分有幫助。當我被放到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當中,當人置身於大自然當中,發現大樹有茂盛枯乾、河流亦有湧泉乾涸的時候,就可以慢慢接受人的渺小與其軟弱的一面,並發現自己不如想像般強大。
關係的更新
當處理完自己的心魔後,下一步就是如何重塑與人的關係。前面提到ENTP的風格很難與弟兄姊妹建立深一層的關係,原因是缺乏情感上的連結,加上8號人格的強勢,容易讓人有「上下靶」的感覺。所以在接受自身軟弱同時亦要嘗試以同理心理解別人軟弱的一面。8號若感到心理平衡時會像2號(幫助者),可以輕易改變自己去滿足其他人的需要,心理平衡的意思就是沒有「一定要強大」的壓力,在這個狀態8號可以展示出他柔情的一面。就像風和太陽的比喻,強風只會令人更捉緊自己的外衣而溫暖的太陽卻使人開心見誠。同樣在團隊合作之間,對我最大的難題是要接受團隊選擇了一個於我看來錯誤的方向。正如當我看見一架馬車正向懸崖駛去而馬夫看不見的時候,其實是很難受的。以往我試過大力叫馬夫懸崖勒馬,亦試過跳車而逃,一架失控的馬車對8號仔來說的確是很大的挑戰。但正如耶穌的教導:好牧人為羊捨命,我要學習放下自己的「強硬」,換個弟兄姊妹接受的方式令馬車改變方向,甚至要留在車上陪他們直到最後。
靈性的改變
令自己成長的方法雖然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但要茁壯成長卻是長期練習,當中最關鍵還需要以靈性的更新去帶動整個過程。靈性的成長就是透過不斷整合自己的生命去邁向自己所感知的終極價值,[7] 也就是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包括聖靈的恩賜以及教會的生活。而MBTI與Enneagram則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性情,讓我們能夠有系統地整合自己的生命、了解自己的需要,從而有方法更新自己的靈性。對我來說,在生命的成長當中,靈性的更新遠比其他方面成長重要,但同時若未處理好其他的需要,靈性就會停滯不前。無獨有偶地ENTP和8號所提供操練靈性的方法都是要進行默想或沉思的練習,[8] 高能量的性情讓我無時無刻都需要向外界接觸,藉此獲得更多的能量。這種能量未曾是來自上帝的,而默想練習卻使我可以重新連結於上帝,如枝子連於葡萄樹。
傳統的基督徒朝聖之旅分為覺醒、煉淨、光照和與上主聯合四個階段。[9] MBTI與Enneagram作為幫助我靈性成長的工具,兩者讓我認清自己的本相,特別是從Enneagram當中覺醒本我幻想,了解自己的處事風格亦提供了相對應自己需要煉淨的地方。而下一步就是如何讓自己被上主光照從而與上主聯合,這個過程是需要將自我與上帝關係的絕對控制權向祂交上。[10] 8號需要被上主改變的是由對生命慾望回到對生命保持純真,意思是要對內心一切的想向外控制的動力放手,選擇容許互動的開放態度,在不同的交流上選擇信任對方,亦不怕向對方表露自己的弱點包括情感的流露。[11]
Ricoeur在他的「敍事身份」(narrative identity) 理論之中提及在我生命的故事裡的身份是由兩部份組成,一部份是本來客觀的描述(what of the Self),而另一部份是透過與「他者」互動而結構出來的結果(who of the Self)。前者是不變的,而後者是隨著互動而不停改變的(dynamic)。[12]被上主光照就是讓上帝作為「他者」參與編寫生命的敘事,或者可以稱為與上主一同編寫自己的生命。MBTI與Enneagram雖然提供了方法,但他們的本體是不會改變並且客觀的,即是what of the Self。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與上帝互動,將生命絕對的主權交給祂,與祂一同編寫who of the Self,生命才得以持續更新並且成長。
總結
對8號來說,人生就是要不停地鬥爭,加上ENTP的風格,難免會將鬥爭延伸到不同的戰線,無論是長度和闊度都可能比其他性情的人不同。就像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當中,主角在不同的維度當中,都是要處理自我身份認知,以及與「他者」的關係。這次課程讓我看清鬥爭的意義並不是要將身邊的人事物由不可控變為自己可控,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8號畢生要鬥爭的是自己的本相,我要停止想像自己能夠控制所有的事情並且將主權全交給上帝。當然MBTI與Enneagram的分析的確提供了鬥爭的彈藥,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對事物的價值觀,以及與上帝的關係。
參考書目
- Daniel J. Siegel. The developing mind: How relationships and the brain interact to shape who we are. US, The Guilford Press,1999.
- Paul Ricoeur. Oneself as Another, Translated by. Kathleen Blam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 Thesing Robert J.. “The Myers-Briggs, Enneagram, and Spirituality.” Way Supplement 69 (1990): 50-60.
- 葉萬壽。《從型至靈 : 從九型人格看自我覺醒與心靈更新》。香港:亮光,2016。
- 葉應霖。〈性格與靈命成長 Lesson 1〉。講義。香港:建道神學院,2023年冬。
- 羅拔.梅浩林著。李國建譯。《靈性塑造之旅》。香港:宗教教育中心,2018。
- 蘇珊.蘇爾嘉著。阮雅瑜等譯。《人格素描靈修學:以默觀打破偏執》。香港,基督教文藝,2015。
[1] 包括要考慮沒有角色身份壓力時的傾向而及MBTI會透過搜集越多數據而越接近真實性格。
[2] 雖然課程沒有刻意著墨在側翼理論,但我的確沒有正8號的強勢,所以在整篇反思我只會用8號作主要討論軸心。
[3] 葉萬壽:《從型至靈 : 從九型人格看自我覺醒與心靈更新》(香港:亮光,2016)頁34。
[4] 葉萬壽:《從型至靈 : 從九型人格看自我覺醒與心靈更新》頁97。
[5] 葉應霖:〈性格與靈命成長 Lesson 1〉,講義(香港:建道神學院,2023年冬),頁107。有關TP傾向的領導方法。
[6] Siegel, D.J., The developing mind: How relationships and the brain interact to shape who we are, Chapter 4: “The window of Tolerance: Affect Regulation and the Repair of the self” (US, Guilford Press, 1999).
[7] Robert J., Thesing, “The Myers-Briggs, Enneagram, and Spirituality,” Way Supplement 69 (1990): 57.
[8] 蘇珊.蘇爾嘉著,阮雅瑜等譯:《人格素描靈修學:以默觀打破偏執》,(香港,基督教文藝,2015),頁207。
[9] 羅拔.梅浩林著,李國建譯:《靈性塑造之旅》,(香港:宗教教育中心,2018),頁110。
[10] 羅拔.梅浩林著,李國建譯:《靈性塑造之旅》,頁126。
[11] 蘇珊.蘇爾嘉著,阮雅瑜等譯:《人格素描靈修學:以默觀打破偏執》,頁182-183。
[12] Ricoeur, Paul, Oneself as Another, trans by. Kathleen Blam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