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九龍城寨之圍城》,感覺非常震撼。作為一位七十後,電影帶我重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感覺甚為療癒,場面亦十分迫真。打鬥場面都頗精采。

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打鬥場面,是劇本並置了兄弟手足的溫情,及地盤爭逐的殘酷。一方面,我無意高舉或美化現實裡黑社會裡的手足情;另一方面,你我雖然不一定曾活於城寨,但我們每一天的內心世界,其實都是活在一個夾雜著溫情及鬥爭的的敘事空間。我們既可以選擇以「王九」或「秋哥」的人生哲學去處世,以殘暴的手碗去追逐城寨的霸權及報仇;但我們亦可以選擇以「城寨四少」的手足情去面對矛盾的人生,承擔別人的生命,甚至吃虧。唯我獨尊的與手足相顧,就是這樣並置在《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世界中。

特別深刻的是去到電影的最後一幕,「四少」一同坐在將清拆的城寨邊界高處,遠望同樣即將面臨清拆的啟德機場。「什麼是不會變的呢?」其實,我們不是都在不斷逝去的關係、時光及城市重建中,尋找那些不變的忠誠嗎?城寨雖已不再,但昔日的時光卻不斷向我們發出呼喚,教你我在回憶中去追索「恆久」。

作為一個基督徒,《九龍城寨之圍城》引發了我去看《城寨奇女子》這條三十年前的新聞片。我依稀記得,其實我三十年前也曾看過這段新聞片,也曾聽聞這位外藉女士的見證。然而,當我看完最近上演的城寨電影之後,然後才再重溫這段「新聞掏寶」,卻令我更驚訝及讚嘆這位神奇女子的擺上,以及福音的永恆真實性。看完城寨一眾劈友,再看城寨一班前道友,好震撼!在龍中追龍變追主,超級震撼!

這種深層的體會,是我在三十年前看不到的。這種真實,超越了搭建的佈景,去到一種 conviction,一種歷史感,一種存在感。從敘事哲學家 Paul Ricoeur 的理論 “Surplus of meanings” (意義的多樣豐富性)去理解,生命就是這麼神奇。每一次的回望,都有嶄新意義。一種扭轉生命方向的意義。

《城寨奇女子》: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