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十架,吃力不討好

This entry is part 2 of 3 in the series 轉變中的符號及故事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和華說:「日子將到,人必不再指著那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卻要指著那領以色列家的後裔從北方和趕他們到的各國中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們必住在本地。」(耶利米書 23:5–8)

耶穌十架的故事,不單得不到羅馬人的欣賞,聽在大部份以色列人的耳中,亦是吃力不討好。以色列人於第二聖殿時期的意識形態與社會結構,可以說是錯綜複雜,恩怨情仇,千絲萬縷。亡國幾百年後,馬加比王朝的復國雖曾帶來盼望,但及後的內戰、政治與宗教權力的混雜,派系之間不斷的鬥爭及仇恨,都叫以色列人再次陷入迷失。

以色列人深信,(舊約)《聖經》應許的彌賽亞,其實還未有來臨。隨著王朝最終屈服在羅馬人的手下,並換來一個「雜種希律王」,這些都令第一世紀初的以色列人,越發熱切盼望一位來自大衛血統的「正牌彌賽亞」,能夠早日降臨,帶領他們打敗羅馬人,復興以色列國。在他們的敘事裡,除了一位能重建大衛政權,全面實現上主的應許,撥亂反正,光復猶大昔日光輝的救世主之外,任何其他方式都是不可被接受的。經文不是已經講得很清楚嗎?除了這個故事,怎能有其他呢?

彌賽亞的確來了,祂竟死在十架上。

榮耀的君王,死在十架上?Are you kidding me?

故事從此天翻地覆。

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

Series Navigation<< 十字架這個符號武力抗爭彌賽亞 >>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