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愛》裡尋「真實」

《幻愛》是一套超越眼前現實及社會界線的電影。作為一套觸及潛意識的創作,它不單充滿夢幻與愛情,還有濃厚的「榮格治療」(Jungian Therapy) 色彩。我十分欣賞電影著重愛,過於精神病態的角度,去描繪主角的歷程。戲裡叫男女主角得救贖的方式,不是藥物,而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接納。在被接納的願景下,兩位主人翁勇敢地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從意識「越界」進入潛意識,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及黑暗的過去。當男主角阿樂在夢裡,見證自己的黑羊與「靚仔」相遇時,他被醫治了;當女主角葉嵐虛假的一面,與自己渴望真愛的一面常遇時,她得著釋放。根據榮格,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當人與自己的「影子」 (shadow) 相遇,就會帶來治療及成長。

根據榮格,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當人與自己的「影子」 (shadow) 相遇,就會帶來治療及成長。

相比起 Freud,榮格其實頗受基督教歡迎。當 Freud 以「生物原始慾望」(biological drive) 去將人「動物化」,並以懷疑及病態的眼光去理解宗教,榮格卻視宗教為人「個性化」 (individualization),及邁向完全 (completion) 的一部分。正是這種積極正面的態度,令他的學說比 Freud 受基督教歡迎。MBTI 16型人格測試,就是建基他的哲學理論而寫成,不少教會都會採用它,作為傳道人及領袖發展的工具。與自己的「陰暗面」相遇的經驗,亦與基督徒認罪悔改的經驗相似(但本質上卻不一定一致)。

與敘事神學 (及 Ricoeur 哲學) 相似的是,榮格十分著重符號的解讀。夢就是一種符號。解構符號或夢境,就如解釋自己一樣,從來都不是靜態或客觀,而是一種動態的相互共識過程 (intersubjective process)。戲裡有一幕,就講到女主角葉嵐,主導了男主角阿樂的夢境,塑造了他的世界。根據電影情節,葉嵐很快就比 Dr. Fung (鮑姐) 責備,後來更因此失去了當上 CP 的機會。然而縱觀電影的鋪陳,導演卻似乎沒有定葉嵐的罪。相反,當葉嵐將自己的前途,押注在她與阿樂的故事上,她是經過深刻反思的(沒有被洗腦)。用 MBTI 的術語,葉嵐是出於她的良知去決定 (Introverted Feeling) 的。

不過,觀眾卻不一定認同她的決定。就如 Dr. Fung 說:「同精神病人係埋一齊,唔係一件簡單的事。」為了與一位精神病患者談戀愛,放棄做CP的機會,女主角妳是否瘋了?女主角放棄她追求已久的社會主流故事 (dominant narrative),轉往倚賴釋放良知的個人故事,其心靈轉變可謂非常「大馬色」,超越常人的理智。然而,當阿樂及葉嵐離開各自的虛幻,進到一個「更新的現實」,難道我們不應為他們喝采嗎?當阿樂及葉嵐有情人終成眷屬,在隧道中相擁熱吻(應該不是發夢吧),難道我們不應替他們高興嗎?導演就是這樣,將一種巨大的張力植入觀眾的心。我們應該欣賞他們嗎?為什麼?因為前途比較重要?因為,因為…。你怎樣看男女主角,除了會影響電影《幻愛》的評分,還會反映你是誰––你的敘事身份 (narrative identity)。

在《幻愛》裡,這份良知超越了別人的眼光及社會的枷鎖。他對社會現存的價值體系,作出了微聲卻尖銳的批判 (hear any echo with 小龍女與楊過?)。但作為一位觀眾,我看見更尖銳的批判,應該是那種「小學雞」的真假理解。很多時候,人生意義的問題,其「真實」都不單在乎「物質上的真假」 (physically real or false),更是「道德上的辨識」(ethical right or wrong)。這辨識不能隔岸觀火地證明 (verification),必須冒險投入 (take risk and participate) 去印證 (validation)。阿樂及葉嵐不單改寫了自己的敘事身分,還更新了自己「道德身分」(ethical identity)。當阿樂被葉嵐形塑他的幻想,葉嵐亦被阿樂形塑她的自我理解 (self-understanding)。他們相互改造了對方的生命。雖越了界,卻得稱讚與平安。這種「投入的真實」,比「物質的真實」,更扣人心弦,更貼近這一代青年人的心。Ethical Self,比 Achievement Self 更重要。

「真實」不單在乎「物質上的真假」 (physically real or false),更是「道德上的辨識」(ethical right or wrong)。這辨識不能隔岸觀火地證明 (verification),必須冒險投入 (take risk and participate) 去印證 (validation)。

回到現實,我必須澄清,我是極反對 therapist 與 client 越界的。然而,話說回來,耶穌來到這世界,本來就是另一種的「越界」。祂不單「越界」來到這地,還在地上經常跨越猶太人的界,得罪了很多人。若祂未曾示範怎樣「越界」,我們的生命就只會跟隨這世界。沒有祂的「越界」,我們就不知道怎樣續寫我們的故事。所以,我們也要「越界」,但一定要多讀聖經,因為唯有耶穌的樣式,配受我們尊崇,教我們怎超越這世界。(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