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entry is part 1 of 3 in the series 講故

作者:Lighten


前設

如果每個生命都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信息。那麼,故事就扮演語言的角色,透過人的各種表達模式作渠道,將故事的信息展現出來。1

記憶中的詮釋、故事裡的意義

小時候看見的故事,好似都總是「好耐好耐以前」(once upon a time),讓我產生一種錯覺:故事,都總是「過去」(past)的。當故事繼續被敘述,就是在訴說著一個已成過去的「過去」。但…甚麼是「過去」?

生命曾經歷過的「過去」,我們稱作「回憶」(memories),回憶存在於人的「記憶」(memory)之中。The Guardian其中一篇文章 “Magical realism…and fakery”裡面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

“The tricks that memory plays, the writer argues, actually shape our lives.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 García Márquez writes at the opening of his personal account.” 2

人的記憶塑造人的生命,因為記憶,其實也可以是主觀的。我們能夠選擇我們「記得甚麼」(what you remember)及「如何記得」(how you remember),這就是生命的關鍵。因著不斷的選擇「記得甚麼」與「如何記得」,塑造著我們如何看自己、看別人、看世界。

但甚麼是「記得甚麼」與「如何記得」?又能夠如何選擇?或者此刻會想到:「事情真的如此發生,我所記得的不就是事實(Facts)嗎?又怎樣選擇呢?」心理學好像有一種叫做「選擇性記憶」(selective retention),3 但原來從故事的角度,也能有類似的理解。

我們選擇記得甚麼與如何記得,就是生命的關鍵。

正如文章帶有意義,不是因為文章本身有意義,而是由作者將不同的單字串連成有意思的句子,再由不同的句子組合成有主題的段落,並按作者的詮釋舖排段落的順序,最後才形成帶有信息的文章;

故事(Narrated Story)亦然,它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由很多不同的元素與選材的篩選與結合,透過敘事者的詮釋與舖排,藉人能夠明白的語言系統敘述故事,故事的意義才能展現。

或者真正成為回憶的,可能是已經過詮釋過程並被賦予了意義的事情。這意味著「事實」是當然存在,只是在一連串的事實所串連成的事件中,於事情發生的當下、情緒牽起的一刻,可能已經在微妙的意識間,將客觀、未被賦予意義的事實,以既有的知識及經驗進行了詮釋,為當下事情賦予意義。這個已被詮釋並已被賦予意義的經歷,將進入我們的記憶中,成為回憶及我們生命故事的其中組件,直至有新的經歷或在重述時將這回憶重新掀起。

從這方向就能明白聖經福音書的特別之處,更常見於對觀福音的三卷中,作者的取材都很相似,但細看之下就能發現,因著作者的背景以及預先帶有的不同前設,同樣的材料經過詮釋並重新舖排,在不同的脈絡下,就能夠引伸出不同的意義。

或者真正成為回憶的,可能是已經過詮釋過程並被賦予了意義的事情。

故事創造可能

生命中日復一日的經歷,不斷的詮釋、堆疊的回憶,都累積成為我們在未來遇見新經歷的詮釋根基(grounds),亦成為我們生命故事的潛在組件,是我們詮釋生命的方法之一,並藉說話、言詞、行動等表達方式向身邊的人敘述著自己的故事。

或者人的成長就是能夠不斷地發掘與經歷,為著憧憬(fantasy)的「未來」(future)寫下「現在」(present)。當過去的故事不再只有過去的意義,而是帶著現在的新經歷及未來的期盼,故事的信息就能夠被重新詮釋(reinterpret)與重述(re-narrate),已成「過去」的生命亦能在帶有時間張力的故事裡,藉「現在」的經歷與故事進行重述,為仍在譜寫的「將來」創造新的眼光與可能。

提到詮釋,想起自己一個重新詮釋生命的經歷。因著童年的不愉快、在成長群體裡又總覺得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所以在成長中很習慣以「多餘」去詮釋自己的生命每一幕孤單的畫面、每一個在心頭浮起的「孤獨感」,都按我故事的根基賦予了「被遺棄」的詮釋。

直至成年後,因著遇見上主,祂以祂寫滿愛的故事,以及曾經與祂一同走過的生命經歷,挑戰我的詮釋根基,為我的生命故事展現新的詮釋可能。原來曾經熟悉的詮釋,不是生命的唯一詮釋,祂的故事為我生命的重述創造可能。當我選擇不再以舊有的經歷詮釋現在,並容讓不同的故事、新的經歷與舊有的根基撞出新的可能,創造的空間就隨即出現,並為將來賦予新的眼光。

原來曾經熟悉的詮釋,不是生命的唯一詮釋

待續…

在故事的領域中,過去,雖然已成過去,但意義,卻能不斷更新。透過我們有意識及無意識的選擇與決定,生命故事的組件能夠重新排列,經過重述,為故事賦予新的信息與意義。

每一個生命,都在敘述一個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成為述說生命的語言。

這一種語言,帶有重新詮釋的潛在可能。

雖然過去,仍能被更新。

這,就是故事的吸引力……


講「故」,講咩故?

——————————————————————————————————
「講故」 係我敘述嘅故事本身,
亦係我敘述「故事」嘅世界。

我覺得…
聖經,係上帝講緊嘅故事;生命,係人講緊嘅故事。
每一個仍在譜寫的生命故事,都有重述與創造的空間。
因為故事,充滿著可能…

透過「講故」呢個系列,
想講下對故事、對聖經、對生命的一點隨想反思…

———————————————————————————————————–

Series Navigation講「故」2:For…getting >>

Footnotes:

  1. 包括行為、說話、語氣等。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01/jan/21/books.booksnews 。瀏覽日期:2021年03月03日。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ective_retention 。瀏覽日期:2021年03月04日。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