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院派」遇上基督: INTP 及5號仔的靈程路


作者:Matt


在教會場景,性格分析工具能幫助牧者及弟兄姊妹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盲點,從而彼此提醒,互相建立。然而,在使用性格工具時,卻不可忽視此等工具,背後之心理學理論的優點和限制,唯有準確認識種種理論的界限,才能避免用人的語言和方法凌駕上帝的啟示和工作。通過學習兩個性格分析工具(MBTI 和九型人格),筆者更有系統地認識了自己,同時亦學會如何以別人理解的語言表達自己,使弟兄姊妹更明白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有見及此,筆者欲在以下部份分享性格分析工具對認識自我,,和牧會的貢獻,以及使用此等工具時須留意的地方。

唯有準確認識種種理論的界限,才能避免用人的語言和方法凌駕上帝的啟示和工作

格分析

MBTI:

過去筆者曾經參與坊間的 MBTI 工作坊,在當時做詳盡版的測驗時已經為 INTP。可惜當時的工作坊導師,沒有仔細介紹理論背景及當中各字母範疇所表達的意思,遑論各範疇之間的關係。故此,筆者當時其實對 MBTI 的意義不甚理解。及後更深入 認識 MBTI 時,才發現其理論背景博大精深,同時亦發現原來 MBTI 重點在處理人在無壓力狀態下的處事風格及個人特質,在理論層面較貼近日常生活與事奉,同時分類時不涉及價值判斷,不會評價各種傾向孰優孰劣。毋怪乎有不少堂會都使用 MBTI 讓 教牧/弟兄姊妹自我認識和協助團隊建立。

通過學習 MBTI 理論,筆者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的某些特質。回望過去日子,筆者經常被身邊人稱為「學院派」,閱讀的書籍和談話內容都傾向抽象學術,甚少找到知心人。過去筆者認為純粹是出於不幸,以致自己遇不到話題契合的同道。然而在認識MBTI 後,筆者發現自己在認知方法 (perceiving) 是直覺型 N 主導,再加上於判斷原則 (judging) 方面,亦是思考型的 T;這兩者致令自己成為了相對抽象和理性的 NT 人。這種 NT 特質令我在面對問題時,都傾向先討論理論框架去找出衝突位置,然後以思辨方法解決,正是這種性格讓我給人一種理論派和難以溝通的感覺。

筆者經常被身邊人稱為「學院派」,閱讀的書籍和談話內容都傾向抽象學術,甚少找到知心人。過去筆者認為純粹是出於不幸,以致自己遇不到話題契合的同道

除此之外,認識 MBTI 之間不同範疇的相互關係,都讓我更明白自己的氣質和風格。MBTI 創辦者 Myers 與 Briggs 建基榮格心理學類型理論,因著引入了 J 與 P 的變項,而帶來突破。J 與 P 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反映對外在世界的態度,但其 實 J/P 變項展示的,是被分析者差派了那一個心理功能去面對外部世界,而使用不同的心理功能看守外部世界,再加上 I/E 變項對各心理功能展現的影響,就會導致不同的行為表現。以筆者自己的 INTP 為例,負責外部世界的心理功能則是 Ne,所以筆者對事物經常傾向尋找不同的看法和全新意義,這解釋了筆者在從事學研究時,經常想尋找新進路和革新方法論的傾向。此外,因著 Ti 心理功能,傾向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解釋和被明白之信念,塑造出筆者今天熱愛挑戰傳統理論,又願意尋找新出路的神學研究信念。由此可見,MBTI 理論讓筆者理清了自己的處世傾向和特質,從而更容易向別人解釋自己的進路和發現盲點 (如容易忽略別人情緒感受),為筆者將來牧會和進修,打下了紮實的自我認識基礎。

MBTI 理論讓筆者理清了自己的處世傾向和特質,從而更容易向別人解釋自己的進路和發現盲點(如容易忽略別人情緒感受),為牧會和進修打下紮實的自我認識基礎

九型:5號

在通過 MBTI 認識自己在無壓力狀態下的自然傾向後,筆者更透過九型人格理論,去認識自己潛意識裏的恐懼,和其對筆者的影響。辦別九型人格之挑戰,在於分辨自己類型時,要留意此理論處理的,不是表面行為傾向,而是內心隱藏的動機。故此,如果單純從行為角度去分辨九型,會很容易辨識錯誤。就此,筆者在分辨自己九型人格類型的時候,花費不少心力去處理自己內心的渴求和思緒,為求正確找到自己的類型。在最後,剩下最有可能的,只有五型和七型。然而,另一挑戰出現了:這兩個型格有升降關係,1 換言之,筆者要處理自己到底是不健康的五型,抑或是健康的七型,以致時不時出現另一種型格的特質。筆者發現雖然兩種型格都喜歡運用思考推理及有逃避痛苦的傾向,但仍然有明顯分別:五型相對比較抽離,同時亦壓抑感覺及渴求私人空間。2 以上特徵都和筆者一直以來的自我 認識相吻合,故筆者為五型人格機會較大。

筆者在分辨自己九型人格類型的時候,花費不少心力去處理自己內心的渴求和整理思緒,務求能正確找到自己的類型。在最後階段,筆者只剩下五型和七型,挑戰在於這兩個型格有升降關係。

當我的 INTP 遇上我的 5號

當筆者嘗試整合自己的 MBTI 和九型人格理論時發現兩者在塑造筆者性格特質的時候加深了筆者對知識的渴求:本來九型人格中的五型已經有喜歡囤積知識並藉此達到安全感的情況,再加上 INTP 的 NT 面向,就令筆者成為一個極之熱衷於追求知識的人。 與此同時,作為 INTP 的其中一個心理功能的 Ne 本來就傾向尋找事物的不同面向和新意義,當這個心理功能和筆者九型人格中側翼四型互相影響的時候,就會發展出筆者渴求找到對舊事物的新創見,務求要令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取向。

然而,由於 INTP 本身已經是相對的傾向,而五號人格同樣有抽離關係的特質,當兩者同時出現在筆者身上時,就成為了嚴重的的抽離性格。事實上,當筆者回望過去人生,的確比較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唯有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相處,筆者才能對部份人開放心扉,讓那些人更深認識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在受到創傷的時候,筆者第一反應都是首先抽離自己感覺,然後以理性語言分析狀況並藉此找出路。當筆者將兩種理論配合研究的時候,便能更清楚認識自己的生命限制(編者按:亦是屬靈的起步點吧):筆者的理性思維,已經相對不擅於去梳理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在面對僵局時,又會快速抽身避免傷害。综上所述,MBTI 理論反映了人處事的自然傾向,九型人格理論則處理潛意識裏 的渴求和慾望,當用兩種理論互相配合生命時便得出一個更整全的圖畫,在一定 程度上解釋人的行為和動機。

在受到創傷的時候,筆者第一反應都是首先抽離自己感覺,然後以理性語言分析狀況並藉此找出路。當筆者將兩種理論配合研究的時候,便能更清楚認識自己的生命限制

不過,儘管 MBTI 和九型人格理論能協助人認識自己的傾向和潛意識中的恐懼,兩者 理論在幫助人整全地認識自己時依然有他們的限制。其中一個最大的限制就是兩者都 沒有顧及成長中的後天塑造或生命創傷 (Trauma) 所帶來的改變,例如 MBTI 理論認為 人的傾向是天生早已注定的。上述兩個理論主要都是處理先天傾向和潛意識中的恐懼 而沒有特別考慮後天帶來的改變,但其實如果要整全認識一個人,則不能忽視其生命 敘事的重要性。

其中一個 MBTI 理論的限制就是它其實沒有處理經歷生命創傷所帶來的改變:假設一個天生樂觀積極的人,因遭逢家庭巨變而變得內向沉鬱及寡言,如果在此等傷害出現後,事主沒有接受適當的心理治療,就會出現一種與其 MBTI 的自然傾向,截然不同的具體表現。又例如某事主在原生家庭,或自少成長的教會,一直被教導不要面對潛意識中的恐懼,及要按長輩心意中的「好形象」而活,繼而發展出一種與自己原生性格相距甚遠的行為。MBTI及九型人格理論,就無法完全解釋及處理當中的落差,及其對事主所帶來的種種影響。由此可見,性格工具只能處理事主原有的傾向和恐懼,然而人的一生卻會經歷許多不同事件,種種事件或與他者(上 帝/別人)的相遇都有可能會改變原有的敘事,造成獨特而不一樣的生命。故此, MBTI/九型人格理論雖能幫助人認識自己的傾向和特質,但最後仍不可忽視,由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敘事所造就的特殊之處

MBTI/九型人格理論雖能幫助人認識自己的傾向和特質,但最後仍不可忽視,由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敘事所造就的特殊之處

性格理論在靈命成長裡的角色

性格工具不但能幫助人認識自己,同時亦有利基督徒作屬靈辨識,促進靈命成長。靈命 (spirituality) 一詞在基督教神學傳統中源遠流長,在不同神學範疇中也有各種詮釋。 筆者認為,「靈命成長」為一個學習更多元和全面地認識上帝的旅程。性格工具能讓 人看見自己的傾向和潛意識的渴求,使人發現自己在思想和經歷信仰時的前設和限制。 只要輔以適當疏導和指引,筆者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能跳出自己的限制,更深地經歷 上帝的恩典和大能,而性格工具正是其中一個能幫助人作屬靈辨識的利器。

經驗信仰的途徑

首先,藉着性格工具基督徒能認識自己經驗信仰的途徑,避免在屬靈操練經歷上帝時流於片面。MBTI 理論能幫助人認識自己的各種認知和判斷傾向,這些傾向都會影響人 理解信仰的方式和教會參與。最直白的例子就是外向的人在參與團契小組時會比內向的人更自在,而重視實感的人又會更容易在重視感官的靈性生活方式(例如聽詩歌, 焚香)中經歷上帝。就筆者的情況而言,NT 的特質令筆者特別容易在神學思考中經歷上帝的提醒和安慰,內向的性格則讓筆者相比團契更享受獨處默想的時間。在九型人格的角度而言,對知識渴求的五型人格亦和我心底裏渴求在哲理上更深認識上帝的傾向相呼應。通過連結性格理論和信仰觀,基督徒可以重新發現自己過去是用什麼角度理解上帝。

然而,在種種發現背後更重要的,是看見現在的自己是上帝獨特所做的自己。作為學習性格理論的牧者和信徒,有一點不能忘記的是,性格特質雖然可以用人的語言分類描述,但本質上仍然是上帝的恩賜和禮物,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被上帝賜予了獨特的氣質和傾向,然後在成長的時候繼續被上帝的敍事轉化,進而造就每個人不同的。認識自己一方面是認識上帝的預備,但另一方面亦不可以藉此作理由去為自己的限制錯誤辯護,開脫責任,反而應在發現限制時引以為戒,避免日後因忽視自己的短處而在真道上跌倒。當弟兄姊妹能及早認識自己的限制,便能在教會和 日常生活中嘗試讓自己投入自己不擅長的屬靈操練模式,從而建立更整全的靈命生活。 可見,性格工具能讓人認識自己的傾向,通過嘗試發展自己傾向以外的屬靈操練方法, 基督徒將能以更闊的眼界認識上帝。

認識自己一方面是認識上帝的預備,但另一方面亦不可以藉此作理由去為自己的限制錯誤辯護,開脫責任,反而應在發現限制時引以為戒

辨識那隱藏的動機

其次,性格理論能幫助我們辨認行事和信仰行為的背後動機。九型人格理論其中一個 重點,就是處理人潛意識裏的恐懼。這些恐懼不單可能影響每個信徒在教會裏的待人接物,更會影響其追求上帝的動機。筆者的五型人格其中一個創傷是孤獨及抽離,由於在尋找安全感的路途上害怕失望,所以選擇與他人保持距離,並加入理性分析元素,慢慢演變成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停留在後方觀察,保持抽離避免傷害。3 當筆者將這種偏執,套用到自己對神學理論的追求時,便有可能出現一個情況,就是筆者追求神學理論的動機,原來只是出於對上帝的不信任和恐懼,並務求以人的知識捉緊上帝,變成以人的認知框架限制上帝能力。這種出於懼怕的動機是不健康的現象,但若筆者能成為一個健康的五型神學家,將能演變成因為出於感到安全而進行神學工作,因出於對上帝的愛,而透過神學理論,向別人分享上帝恩典的甘甜。學習性格理論能讓人辨識信仰追求的動機,而唯有確保在信仰追求上有良好的動機,才能稱得上是健康的靈命成長。

當筆者將這種偏執,套用到自己對神學理論的追求時,便有可能出現一個情況,就是筆者追求神學理論的動機,原來只是出於對上帝的不信任和恐懼,並務求以人的知識捉緊上帝,變成以人的認知框架限制上帝能力。

檢測自己「完美」的上帝形象

再者,學習性格理論能讓基督徒察知自己的完美上帝形象 (ideal image of God)後,抱有一個更開放的心去認識上帝的不同面向。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格的基督徒有機會只以自己的類型去理解 終極的上帝形象,結果落入片面地理解上帝形象的盲區。在過去的日子中,身為五型 人格的筆者亦經常覺得最能表達上帝形象的是智慧。然而,上帝已經通過教會歷史中靈知主義等思潮反映如果單單把上帝理解為智慧會衍生的實際問題。偏執地理解上帝 的終極形象不但會造成神學教義問題,同時亦會讓弟兄姊妹看不到上帝的其他面向。 但性格理論正正讓人發現自己的盲區,只要通過時常醒察自己的限制,保持一顆開放 的心,就能看到更豐富的上帝形象。

偏執地理解上帝 的終極形象不但會造成神學教義問題,同時亦會讓弟兄姊妹看不到上帝的其他面向。 但性格理論正正讓人發現自己的盲區

總括而言,學習性格理論一方面能幫助基督徒認識自己個人的傾向和恐懼,同時亦能 成為屬靈辨識的工具,使人發現在靈命成長時的限制。如果善用得當,性格理論對靈 命成長將有所裨益。

性格理論對教會牧養事工的貢獻

既然兩種性格工具對認識自己和靈命成長都有正面意義,如果使用得宜自然能有助牧 養,造福教會。就此,筆者整理了兩個在牧養場景使用性格工具時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並闡述如下。

超越理論,轉化生命

首先, MBTI 和九型人格本身不是一個適合「日日講」的話題。易地而處,如果在教會場景與別人相處時不斷被談及自己的處事傾向及潛意識中的恐懼,相信任何人都會有不自在的感覺;二來由於性格工具對不同類型/人格都有相對應的描述,在初接觸的時候的確能幫助人認識自己,但是在日子久後如果仍不斷重複該描述,則有機會使分析變成定型(stereotype),然後被錯誤地理解為合理化弟兄姊妹行為的説詞,此舉將深化既有傾向卻無助弟兄姊妹突破安舒區。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當牧者使用性格工具,去幫助弟兄姊妹彼此認識或建立隊工時,不應時常硬性地提起性格工具的內容,或重覆描述弟兄姊妹傾向。相反,牧者可以整合性格理論和個別弟兄姊妹的生命,然後把弟兄姊妹的生命特質記在心中,在牧養時給予相應的教導。換言之,如果要在堂會使用性格工具,不應該硬性地覆述理論,令工具成為內容本身 (make tools as content),反而要作適當轉化,善用性格工具,讓上帝話語更深刻地進入弟兄姊妹生命,方為正道。

不應時常硬性地提起性格工具的內容,或重覆描述弟兄姊妹傾向。相反,牧者可以整合性格理論和個別弟兄姊妹的生命,然後把弟兄姊妹的生命特質記在心中,在牧養時給予相應的教導

切莫淪為心理操控

此外,要避免讓性格工具,淪為教會場景中操縱心理的手段。事實上,性格工具能幫助帶領者,認識參加者的處事傾向和潛意識裏的恐懼。如果牧者日後在牧養的時候,處處考量弟兄姊妹的 MBTI 和九型人格,來安排「感動位」 ,或利用心理弱點去使他們按牧者的心意而行動,則可能會令牧養淪為心理操縱。在教會的場景進行心理操縱,就算撇除道義原則不談,此舉亦可能會僭越上帝轉化弟兄姊妹生命的角色,令牧者成為了會眾屬靈生命的「導演」。筆者認為,要避免這情況,首要前提是牧者要時常作自我醒察,以真誠的心去祝福弟兄姊妹的生命。最要緊的,是牧者應該忠實地按照上帝的感動宣講真理,並在意見不合時謙卑禱告,與弟兄姊妹坦誠分享自己的領 受,避免以操縱的方式叫弟兄姊妹認同自己。

由此可見,唯有牧者在牧養場景中謹慎地使用性格工具,才能避免定型或心理操縱弟兄姊妹,令理論和牧者凌駕上帝的工作,從而讓上帝透過不同方式親自作工,改變生命。

總結

最後,不少人認為學習心理分析工具代表「拿取」了更多關於心理的知識,從而使人 能更準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及弟兄姊妹。然而筆者在反思後卻有另一番領受。對筆者而言,學習上述理論可說是一種「放下」,為的是要放下自己的偏見和執着,開放眼界去認識上帝所賜的性格,塑造自己生命以容納上帝的更新,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學習性格理論並不是單為了認識自己,甚或心理操縱弟兄姊妹,而是善用心理學語言,去協助作出屬靈辨識。性格分析工具能幫助我們分辨那些動機,是出於私心或求自己益處,繼而經歷上帝的提醒及轉化,學習按衪而不是自己的心意而活。筆者認為,如果使用得宜,心理學分析工具不但不會將人定型,反而能準確地讓弟兄姊妹形容和辨識自己的生命狀態,更深地發掘上帝的預備和更新。

參考資料

  • 葉萬壽。《從型至靈: 從九型人格看自我覺醒與心靈更新》。香港:亮光文化,2016。
  • 安德烈.艾伯特。《人格素描與靈命進程》。香港:基督教文藝,2013。
  • Hirsh, Sandra Krebs. Soultypes: Matching Your And Spiritual Path. Augsburg Books, 2006.

Footnotes:

  1. 編者按:五型趨向不健康的時候,形態會顯得有點像不健康的七型。相反,健康的七型,其趨向形態卻會像一個健康的五型。
  2. 葉萬壽。《從型至靈: 從九型人格看自我覺醒與心靈更新》(香港:亮光文化,2016),頁 154。
  3. 安德烈.艾伯特。《人格素描與靈命進程》(香港:基督教文藝,2013),頁46-47。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