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抗爭「聖鬥士」:馬加比 (The Maccabees)

自幼我就十分喜歡看「英雄片」。在這些電視劇集及電影裡,正義之士通常在受到邪惡之輩攻擊後,都會以英雄式的武力手法去回敬敵人,並從他們的巢穴中救出自己的妻兒子女,然後故事大團圓結局。這種故事原來也見於《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是包含《馬加比一書、二書》的)。當地上邪惡滿盈的時候,神子民就有責任替天行道,以武力為主施行祂的公義,並看之為是救恩的一部份。

這種敘事傳統,萌芽於摩西時代,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出6:25,民25)。出於一份「神聖的忌邪」,非尼哈以長矛將兩個公然偏離上主律法的以色列人殺死,「替天行道」。一場已叫二萬四千個以色列人死亡的瘟疫,亦隨之而止息。透過摩西,非呢哈的行動得到耶和華的認同 (recognition):「 亞倫 祭司的孫子, 以利亞撒 的兒子 非尼哈 ,使我的憤怒轉離 以色列人,因為在他們中間,他以我的妒忌為他的妒忌,使我不在妒忌中毀滅 以色列人。」(民數記 25:11, 和修本)

這種地上武力抗爭的神學,繼續綻放於士師時代,並在猶太人反抗安提阿古四世的時候,於馬加比一二書 “開花結果”。正當不少猶太人順應希臘大國的同化政策,離棄律法,放棄割禮,另一班猶太人卻「企硬」,不甘服在邪惡政權面前。這班人雖然都尊崇上主律法,亦拒絕被希臘帝國同化,然而他們抗爭的神學及手法,卻是來自兩個很不一樣的「光波頻率」:這兩個不一樣回應極權壓迫的抗爭故事,就是次經《馬加比書一書、二書》及《但以理書》。

看看兩段「平衡經文 」:

「如今,你當先來順從王的命令,像所有的邦國、猶大的男丁,以及那些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一樣。這樣,你和你的眾子都可成為王的朋友,而你和你的眾子也可以多得金銀和眾多賞賜。」
瑪他提亞就厲聲回答,說:「縱使王統治國中的一切邦國都聽從他,選擇遵從他的命令,背棄各自祖宗的敬拜,至於我和我的兒子,並我的弟兄,仍要遵守我們列祖的盟約。我們決不丟棄律法和典章。我們不會聽從王的話,放棄我們的敬拜,或偏右或偏左。」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有一個猶太人奉王的命令,眾目睽睽下來到莫頂的祭壇上,正要獻祭。瑪他提亞見狀,就很激動,內心發顫,義憤填膺,於是跑上前去,在祭壇上把那人殺了。至於王派來勒令獻祭的官吏,他也在那一刻殺了,又把祭壇拆毀。他對律法的熱誠,就如非尼哈對撒路的兒子心利所作的一樣。
瑪他提亞在城裏大聲呼喊說:「凡熱心律法、擁護盟約的,來跟從我!」於是他和他的眾子逃到山裏去,凡他們所有的都遺棄在城裏。(次經馬加比一書2:18-28)


以色列與巴力.毗珥聯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發作。耶和華對摩西說:「拿下百姓中所有的領袖,對著太陽把他們懸掛在我面前,使我向以色列所發的怒氣可以平息。」於是摩西對以色列的審判官說:「你們的人若有與巴力.毗珥聯合的,你們各人就要把他們殺了。」
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在會幕門口哭泣的時候,看哪,有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們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子,到他弟兄那裡。亞倫祭司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從會眾中起來,手裡拿著槍,跟這以色列人進入帳棚,刺穿了二人,就是以色列人和那女子的肚腹。這樣,以色列人遭受的瘟疫就停止了。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民數記 25:3-9,和修本)


《馬加比書一書、二書》及《但以理書》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跟猶太人被 安提阿古四世迫害有關。或許聖經學者對但以理書的最終成書時間有分岐,但較可以肯定的是,自從主前第二世紀猶太人被大規模逼迫之後,《馬加比書一書、二書》及《但以理書》都成為了猶太人喜愛閱讀的抗爭文學。

當人覺得自己或社群的存在受到惡意的攻擊,甚至是毀滅性的威脅時,以武力去抗爭或反抗,或者也可算是一種人的自衛,人的自然反應,是人的防衛機制,是人對自身存在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馬加比主張的神學,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誕生。他們的神學敘事,其實十分落地及實際。十分有人性。

下回再講。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