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FP x 9:在妥協中迷失真我
社會興起一股 Mirror、Error 追星熱潮,這十六位年輕人給予人的印象是真誠親切,努力為夢想奮鬥。他們雖知自己並不優秀,在今天社會追求贏在起跑線的思想,他們是落後的,但觀眾就是喜歡他們不氣餒、努力堅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真」也是吸引的地方。按真心真意行事,不戴社會要求的面具,力求做到表裡合一。堅持信念、活出真我是人在種種社會壓力下的渴望,而尋求「真我」亦是每個人的渴想...
是異象還是幻想?INFP + 4w5 細思慾望與靈性
如果人是慾望的動物,慾望與靈性有何關聯?靈性又如何影響慾望?慾望既為人行事為人本能上的動機,幻想就是人因慾望衍生的想像。以心理學語言去述說基督教的靈性,我們或可以把慾望類比為「屬靈追求」,幻想類比為「異象」。不同性格特質的人之靈性氣質既不一樣,他們的屬靈動機或追求自然也不同。舉例說,一個 INFP 的男孩...
我是獨特的ISFP x 4號仔
通常有人問我九型人格是甚麼「型」,我都會很自在地說我是「自我中心型」。確認自己是4號仔的我,非常擁抱這氣質。然而,當有人問我MBTI是甚麼的時候,我會心裡掙扎地回答ISFJ,即使別人也認為我的風格是ISFJ,我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妥。直至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課堂和閱讀材料,學習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讓我對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新的認識,尤其MBTI,對我來說簡直是驚喜大發現:原來我不是ISFJ,而是ISFP!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進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讓大家看見我怎樣擁抱ISFP的風格與4號仔的氣質,以及對個人靈命成長的反思。
我驚,但我信——可靠的ISTJ和恐懼的六號仔
「恐懼」原來是神與我相遇的「窗口」:「恐懼」反映我面對危險和未知的無助,以及心底裡對安全和保護的渴望,正是這份渴望帶領我認識這位最大的保護者,就是賜平安的神
豈能只是 OIA 2.0: 「起底」經文,「起底」自己
差唔多卅年前,初信主的我就參加教會的 OIA 歸納性查經班。作為一個初信者,跟著導師去 O 完 再 I 跟著 A,都真係學到野,增進了不少《聖經》的知識。但唔知點解,這種讀經及釋經方法總是給我一種「硬蹦蹦」的感覺。閱讀《聖經》的認知模式,亦跟我日常生活的方式,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後來,我認識了敘事神學,才發現詮釋經文的關鍵,不單是歷史文法字義 (historical grammatical lexical),還有是經文潛藏的故事前設 (narrative substructure)。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的說話、報導或文章,其實背後都有一個以「故事模式」存在的「底牌」,去主導表面可見的邏輯。
歷史文法字義的查經步驟,嘗試客觀抽離地觀察一段經文...
ENFP x 6:恐懼遮蔽了我的光芒
過往在團契的週會裡也有接觸過MBTI性格測試,當時都是很流行用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 來尋找自己的個性,一來是它為每個MBTI類型都賦予了一些角色,感覺有趣又吸引,令人容易被引導去以那些角色來理解自己的MBTI類別,使人很快就明白它想表達的意思,從角色裡構想出性格的特質。二來它也為各類別都創作了一些相關畫作,至今在網上談及MBTI的時候都很常被用到,那些畫作也成為了人們在網上談及MBTI的主要角色,這個網頁的影響力深入民心。
但時間飛逝,過去無聊時,或推廣給別人透過該網頁去理解MBTI時,自己也會再在那個網頁裡重新測試一次。但我發現有時結果會不一樣,都令我感到疑惑,這性格測試機器彷彿變得像心理測驗一般,它所出的結果變得再不實在,它的結果好像都是以我當下的心情而變化,令我對此感到不太信任
MBTI 與 九型人格的三種「對話模式」
MBTI的行為傾向與九型人格驅使人所作的行為傾向,可以是互不協調(incoherent)的衝突,亦是人心靈世界裡多樣敘事之間的衝突(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
INFJ x 6:當恐懼遇上神的介入
我從小就做過很多性格測試,我都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覺得它們和星座、心靈雞湯、心理測驗等等之類的測驗一樣,說的都是「阿媽係女人」的事情,對了就是「嘩好準!」,差很多就是「都唔準嘅」,我不會相信單憑那幾十條問題(甚至只有幾條)就能知道我的性格,因為我自己的性格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畢竟我連「我在想甚麼?」「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或覺得?」「我為甚麼能這樣做?」等等的問題都回答不了。這些性格測試只是形容不同人性格的標籤,不知道不會有影響,知道了也不會改變甚麼,所以隨便玩玩就算,測試本身和我回答當下的思緒都不是值得信賴的事物。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完全相信,包括我自己。
標籤人生 – ISFP & 3號
靈命成長更是難以觸摸,因為這非靠人的努力就能成事。以往我以為只要每日做足祈禱靈修讀經,這樣我便無可指責。信仰行為成為了我充撐好基督徒形象的方法。我的重心放在如何維持一個形象多於腳踏實地去成長。張力在於我渴望成長的成果,但我又不能坦誠面對不願成長的自己,結果將努力放在形象工程上。我該如何成長,成長的路有終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