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 和 6號︰讓過去映照現在、開啟未來
我是 INTP,六號。因為覺得神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一直認為若把人性格定型為數十類,和星座一樣,把人分成有限的類別,似乎有違神把每個人都造成獨特的做法。
「認識自己」對我來說,一直都困難重重。因為能夠取得回饋的機會太少。不論在教會、學校、家庭中,我的友儕數量,因環境轉變、長輩要求等,只有寥寥數個。在學時期,多次有導師說我的性格不明(不突出),這點我倒是同意,因為我已學會了「融入人群」,用低調換取不注意和空間。既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甚麼非堅持不可的立場。反正不影響生活,對自己「性格」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一種模糊中︰沒有立體的概念,也沒有釐清的需要。
想不到,神把一直不屑性格定型的我,輕輕推到「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室裡。課堂上有機會仔細認識 MBTI,給我帶來了一卷浪,捲起了 INTP 的好奇心,驅使我不得不在 N 和 P 的設定下,來來回回的,一次又一次回到教學材料中,想要弄清楚神究竟造了「甚麼」出來。
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1. 引言
筆者從前對MBTI和九型人格的認識不多,只嘗試做一些坊間的測驗,只停留在認識自己屬於甚麼類型的階段。因為認識自己不深,所以每次做這些測驗都會覺得疑惑,總覺得自己不似測試結果的類型,而是似另一類型的性格。經過這個課程和這次省察的旅程,卻讓筆者發現真正的自己,並且透過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工具,讓筆者重新認識以往的人生經歷怎樣塑造自己的性格特性,而且亦可以嘗試為以往的測試結果檢證一下。
...
INTP x 3W2 「最強的人不是自己有多強,而是帶動團隊成為最強。」——由獨行者到利他者的蛻變故事
「我不喜歡被困鎖,我更喜歡跳出枷鎖,自由自在地翱翔天際。」
「我不會輸,我只是未贏。」
「你認為我甚麼都懂,因為我從不展露我不懂的時候。」
「我很寬宏大量,氣度不凡,但請不要得罪我,因我不懂得原諒你。」
「我是最有魅力的,如果你不接納我,我會自行尋找我的舞台。」
「我未必懂得尊重你,但我渴望得到你的尊重。」
「請看見我,請不要忘記我,請接納我,請愛我。」
我是誰?
為了全情的相信,我要不斷的懷疑
如果成聖路是一個故事不斷的改寫,成聖路就是一個不斷屬靈辨識 (spiritual discernment) 的過程。活在當前沒有一個大台,只有無數風向的世代,屬靈辨識挑戰我們在一大堆彼此矛盾的故事裡,尋找那些能指教我們認識基督的敘事。然而,一個故事,不單包含了其中的 "Facts",亦包含了其中的 "Fictions"。換言之,facts 雖然重要,但故事裡原來有些東西是超越 "事實",是 fact check 唔到的...
ISFP x 9:在妥協中迷失真我
社會興起一股 Mirror、Error 追星熱潮,這十六位年輕人給予人的印象是真誠親切,努力為夢想奮鬥。他們雖知自己並不優秀,在今天社會追求贏在起跑線的思想,他們是落後的,但觀眾就是喜歡他們不氣餒、努力堅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真」也是吸引的地方。按真心真意行事,不戴社會要求的面具,力求做到表裡合一。堅持信念、活出真我是人在種種社會壓力下的渴望,而尋求「真我」亦是每個人的渴想...
是異象還是幻想?INFP + 4w5 細思慾望與靈性
如果人是慾望的動物,慾望與靈性有何關聯?靈性又如何影響慾望?慾望既為人行事為人本能上的動機,幻想就是人因慾望衍生的想像。以心理學語言去述說基督教的靈性,我們或可以把慾望類比為「屬靈追求」,幻想類比為「異象」。不同性格特質的人之靈性氣質既不一樣,他們的屬靈動機或追求自然也不同。舉例說,一個 INFP 的男孩...
活在恐懼陰霾下的理想主義者 (INFJ + 6w5)
引言
過去一直對心理學、人格成長、輔導學、神學很有興趣,一直希望把各種領域結合,找出當中的互補之處,從而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在成聖的路上有一個更清晰的框架。感恩透過課堂及功課,把自己的生命及性格工具整合,能有系統地思考及整理自己的生命旅程。
人格分析
MBTI : INFJ
Ni功能往往讓人感到神秘、不被猜透,看到未來這種說法我覺得有點兒神化了Ni。我認為主軸功能為Ni的人,只是突然地對事物有一個結論,然後再往回推進論證。Ni會尋找腦中的索引及一直所吸收的各種理論,有能力把不同層面的知識串聯,再證明自己的洞見是正確。而作為一個INFJ(主軸功能為Ni)的我,常常會看見一些別人看不見的未來及背後的意義,但同時亦執著意義。當認為該事情沒有意義便會變得沒心情處理,例如當我在休息打遊戲打發時間先,我會突然中途停下,問自己這對我有何意義 (低落功能為Se),這遊戲對我的人生有甚麼幫助,低落的Se讓我在生活上不懂如何放鬆及享受當下。
我驚,但我信——可靠的ISTJ和恐懼的六號仔
「恐懼」原來是神與我相遇的「窗口」:「恐懼」反映我面對危險和未知的無助,以及心底裡對安全和保護的渴望,正是這份渴望帶領我認識這位最大的保護者,就是賜平安的神
不羈小野馬,安頓在主裡:當 ENTP 遇上 7號
作者:YY
引言
修讀「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帶給我許多驚喜與啟發。它不僅幫助我掌握MBTI與九型人格的理論與應用,更引領我探索敘事神學與耶穌比喻的豐富內涵,開拓了我對信仰的新視野。在撰寫這份反思文章的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靈命旅程中的盲點與偏執,也嘗試將課程所學與對性格的認識整合起來,進一步反思上帝如何塑造我的靈命與品格,引導我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生命方向。
生命回顧
我出生於一個大家庭,我有很多位姊姊及幾位弟弟妹妹的。父母並無特別的生育計劃,母親因不想被奶奶嫌棄和鄰居取笑,才努力追求生下兒子。父親沉迷賭博,經常無法提供家用,甚至在我出生前曾考慮將我賣到荷蘭以換取生活費,所幸最終因不捨而放棄。從小,我目睹母親肩負起撫育兒女和賺錢養家的重擔,對她充滿尊敬與憐憫,並仿效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然而,童年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缺乏關愛、物質供應和監管,我幾乎是在「放養」和「自生自滅」的環境中成長。若沒有認識主耶穌,我難以想像這匹不羈的小野馬會奔向何方。這段經歷也讓我對被嫌棄或拒絕的恐懼深植心中,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
豈能只是 OIA 2.0: 「起底」經文,「起底」自己
差唔多卅年前,初信主的我就參加教會的 OIA 歸納性查經班。作為一個初信者,跟著導師去 O 完 再 I 跟著 A,都真係學到野,增進了不少《聖經》的知識。但唔知點解,這種讀經及釋經方法總是給我一種「硬蹦蹦」的感覺。閱讀《聖經》的認知模式,亦跟我日常生活的方式,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後來,我認識了敘事神學,才發現詮釋經文的關鍵,不單是歷史文法字義 (historical grammatical lexical),還有是經文潛藏的故事前設 (narrative substructure)。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的說話、報導或文章,其實背後都有一個以「故事模式」存在的「底牌」,去主導表面可見的邏輯。
歷史文法字義的查經步驟,嘗試客觀抽離地觀察一段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