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恐懼陰霾下的理想主義者 (INFJ + 6w5)
引言
過去一直對心理學、人格成長、輔導學、神學很有興趣,一直希望把各種領域結合,找出當中的互補之處,從而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在成聖的路上有一個更清晰的框架。感恩透過課堂及功課,把自己的生命及性格工具整合,能有系統地思考及整理自己的生命旅程。
人格分析
MBTI : INFJ
Ni功能往往讓人感到神秘、不被猜透,看到未來這種說法我覺得有點兒神化了Ni。我認為主軸功能為Ni的人,只是突然地對事物有一個結論,然後再往回推進論證。Ni會尋找腦中的索引及一直所吸收的各種理論,有能力把不同層面的知識串聯,再證明自己的洞見是正確。而作為一個INFJ(主軸功能為Ni)的我,常常會看見一些別人看不見的未來及背後的意義,但同時亦執著意義。當認為該事情沒有意義便會變得沒心情處理,例如當我在休息打遊戲打發時間先,我會突然中途停下,問自己這對我有何意義 (低落功能為Se),這遊戲對我的人生有甚麼幫助,低落的Se讓我在生活上不懂如何放鬆及享受當下。
從小弟結婚廿周年的宣言看「我是誰」這哲學問題
在 Ricoeur 的敘事人論裡,有兩個好重要但卻不易明白的概念,叫做 idem及 ipse。兩者都是指向人的personal identity。小弟唔怕醜,借用自己的結婚廿周年宣言,去演繹呢個概念。
今日是我與太太結婚廿周年紀念日。從性格理論的角度,其實我倆很不同…我們有近乎兩極的 MBTI 性格,造成我們有不同的觀察事物及決策方式,溝通及衝突處理風格,教養子女的哲學,經驗上帝模式及恩賜...我們亦有很相衝的九型性格 (Enneagram),以致我們有不同的人生憧憬,核心恐懼,心理偏執,防衛機制,上帝形象及服侍動機...但感謝上主,我們倆相愛。我哋 built...
我是獨特的ISFP x 4號仔
通常有人問我九型人格是甚麼「型」,我都會很自在地說我是「自我中心型」。確認自己是4號仔的我,非常擁抱這氣質。然而,當有人問我MBTI是甚麼的時候,我會心裡掙扎地回答ISFJ,即使別人也認為我的風格是ISFJ,我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妥。直至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課堂和閱讀材料,學習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讓我對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新的認識,尤其MBTI,對我來說簡直是驚喜大發現:原來我不是ISFJ,而是ISFP!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進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讓大家看見我怎樣擁抱ISFP的風格與4號仔的氣質,以及對個人靈命成長的反思。
豈能只是 OIA 2.0: 「起底」經文,「起底」自己
差唔多卅年前,初信主的我就參加教會的 OIA 歸納性查經班。作為一個初信者,跟著導師去 O 完 再 I 跟著 A,都真係學到野,增進了不少《聖經》的知識。但唔知點解,這種讀經及釋經方法總是給我一種「硬蹦蹦」的感覺。閱讀《聖經》的認知模式,亦跟我日常生活的方式,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後來,我認識了敘事神學,才發現詮釋經文的關鍵,不單是歷史文法字義 (historical grammatical lexical),還有是經文潛藏的故事前設 (narrative substructure)。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的說話、報導或文章,其實背後都有一個以「故事模式」存在的「底牌」,去主導表面可見的邏輯。
歷史文法字義的查經步驟,嘗試客觀抽離地觀察一段經文...
我是什麼包,包著什麼餡?
MBTI 與九型的關係,好比一個帶有餡料的麵包。食一個包,第一接觸是個包的外層,包括它的外貌、顏色、質地、形狀。但當你真係咬落下,吃到的卻還有那隱藏在內,味道異常濃烈的餡料。
ENFP 2w3:快樂小狗在完全的愛裡重新成為人
我的十六型人格是ENFP,九型人格屬於第二型,側翼為三型。ENF族群擅長外交,關注人的感受與價值,加上2號和3號都是以情感為中心的類型,著重人的關係,可想而知我在不同群體裡皆進退自如,亦能輕易賺得人的信任和喜愛。我喜歡人群,亦需要人群,因為進行人類觀察和探索不同人的內心世界能讓我從心快樂起來:我能藉此擴展我的社交網絡和認知版圖。我就像一隻在人群中來回奔馳的快樂小狗,忙於追逐人給我丟來的飛盤、食物及隨之而來的掌聲,卻忽略了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跑著跑著,就會在人群中迷失自己...
內向又敏感的幫助者:INFJ +二號
作為一個二號的INFJ,自覺擁有豐富的情感,以其慷慨和無私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時準備向他人伸出援手,這些都是優點,也是服侍的優勢。這種超然的屬靈洞見,如運用得宜,往往讓我在事奉的旅途上少走許多冤枉路……在INFJ那種喜歡安靜、獨處的特質幫助之下,二號學會更多關注自己內心的需要,他們的內心最終能夠找一個安息之所.……
INFJ x 6:當恐懼遇上神的介入
我從小就做過很多性格測試,我都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覺得它們和星座、心靈雞湯、心理測驗等等之類的測驗一樣,說的都是「阿媽係女人」的事情,對了就是「嘩好準!」,差很多就是「都唔準嘅」,我不會相信單憑那幾十條問題(甚至只有幾條)就能知道我的性格,因為我自己的性格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畢竟我連「我在想甚麼?」「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或覺得?」「我為甚麼能這樣做?」等等的問題都回答不了。這些性格測試只是形容不同人性格的標籤,不知道不會有影響,知道了也不會改變甚麼,所以隨便玩玩就算,測試本身和我回答當下的思緒都不是值得信賴的事物。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完全相信,包括我自己。
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1. 引言
筆者從前對MBTI和九型人格的認識不多,只嘗試做一些坊間的測驗,只停留在認識自己屬於甚麼類型的階段。因為認識自己不深,所以每次做這些測驗都會覺得疑惑,總覺得自己不似測試結果的類型,而是似另一類型的性格。經過這個課程和這次省察的旅程,卻讓筆者發現真正的自己,並且透過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工具,讓筆者重新認識以往的人生經歷怎樣塑造自己的性格特性,而且亦可以嘗試為以往的測試結果檢證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