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1. 引言
筆者從前對MBTI和九型人格的認識不多,只嘗試做一些坊間的測驗,只停留在認識自己屬於甚麼類型的階段。因為認識自己不深,所以每次做這些測驗都會覺得疑惑,總覺得自己不似測試結果的類型,而是似另一類型的性格。經過這個課程和這次省察的旅程,卻讓筆者發現真正的自己,並且透過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工具,讓筆者重新認識以往的人生經歷怎樣塑造自己的性格特性,而且亦可以嘗試為以往的測試結果檢證一下。
...
ISTJ與六號 ── 拮抗與協同
引言
人生路上種種事件是各人指紋的一部分,得以用來識別每個獨一無二的人。MBTI 和九型人格則是其中兩個因素影響著人如何面對事情。性格與靈命的課程引導我去思考這兩套性格系統如何主導我某層次的人格,並且洞悉自己的長處、弱點和被扭曲的一面,被聖靈引導更新生命,進一步與基督聯合。
MBTI 和九型人格的探索之旅
經過幾番尋索,我的 MBTI 是 ISTJ:一個內向、傾向會先觀察事物和有邏輯系統地作出反應的人。在判斷自己類型的過程時其實相當困難,我總是覺得自己的主要功能不是 ISTJ 的 Introverted...
我是獨特的ISFP x 4號仔
通常有人問我九型人格是甚麼「型」,我都會很自在地說我是「自我中心型」。確認自己是4號仔的我,非常擁抱這氣質。然而,當有人問我MBTI是甚麼的時候,我會心裡掙扎地回答ISFJ,即使別人也認為我的風格是ISFJ,我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妥。直至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課堂和閱讀材料,學習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讓我對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新的認識,尤其MBTI,對我來說簡直是驚喜大發現:原來我不是ISFJ,而是ISFP!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進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讓大家看見我怎樣擁抱ISFP的風格與4號仔的氣質,以及對個人靈命成長的反思。
看得見的「語言」: INFP + 9號仔
在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程裡,我嘗試用「故事」的角度去發現自己。課堂內所學習的性格工具,與其說是測試,更是一㮔說故事的語言。透過學習 MBTI 和九型人格的理論,讓我明白到自己所說的故事其實由多個故事組成...
標籤人生 – ISFP & 3號
靈命成長更是難以觸摸,因為這非靠人的努力就能成事。以往我以為只要每日做足祈禱靈修讀經,這樣我便無可指責。信仰行為成為了我充撐好基督徒形象的方法。我的重心放在如何維持一個形象多於腳踏實地去成長。張力在於我渴望成長的成果,但我又不能坦誠面對不願成長的自己,結果將努力放在形象工程上。我該如何成長,成長的路有終點嗎﹖
INFJ x 6:當恐懼遇上神的介入
我從小就做過很多性格測試,我都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覺得它們和星座、心靈雞湯、心理測驗等等之類的測驗一樣,說的都是「阿媽係女人」的事情,對了就是「嘩好準!」,差很多就是「都唔準嘅」,我不會相信單憑那幾十條問題(甚至只有幾條)就能知道我的性格,因為我自己的性格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畢竟我連「我在想甚麼?」「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或覺得?」「我為甚麼能這樣做?」等等的問題都回答不了。這些性格測試只是形容不同人性格的標籤,不知道不會有影響,知道了也不會改變甚麼,所以隨便玩玩就算,測試本身和我回答當下的思緒都不是值得信賴的事物。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完全相信,包括我自己。
ENTP x 8:究竟我是一隻凶狠孤狼還是可親哈士奇?
我是一個青少年工作者,無論職場還是事奉,我都是從事與青少年有關的工作。所以「成長」這個課題是我每天需要面對的事,可能是觀察青少年人的成長、指引他們成長、理解他們為何不願成長等等。MBTI與Enneagram有時也是我嘗試去了解他們的工具,我會在一些有關成長課堂向他們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說法,意指若要成長,必先清楚自己的為人,也要理解身邊其他人的性情,才能好好地處理不同的關係。會有如此以上的說法,是因為自己在成長階段太遲察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導致很多不能逆轉的事情發生了。這次課程,我終於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性情和成長。
鬱結的完美主義者:INFJ+1號
引言
我是帶著期盼又一點懷疑的心情來修讀這科。“期盼”的是我渴望透過認識自己的性格來幫助靈命成長;“懷疑”是因爲人的性格是複雜多面的,性格的理論是不是真的能幫助靈命成長?
在這次的學習,我肯定自己是INFJ+1號。我想起曾側聞下屬形容我「爲人有點cool, 做事能幹,要求很高,你是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她的標準,但她心地善良,正直,high integrity」,這些形容有否INFJ+1號的影子?
生命的掙扎
我表面上一切都不錯,事業算是有成,經濟良好,人緣尚可,身體健康,外表正常,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結婚,不過,在今天的女性來説,也不為怪。我有穩定的教會生活和事奉,教牧和弟兄姐妹對我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