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改變卻不斷成長的我們:ENFP與她的朋友們
作者:Nicam
1. 引言
從前在教會認識的靈命成長只從靈修中修練,而靈修就是透過默想聖經與自己的關係,在生活中實踐經文。直到幾年前接觸有關靈修的課程,老師透過七宗罪的向度,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罪性,我才發現靈命成長不只是從聖經認識上帝,也可以從認識自己的角度出發。畢竟人觀與神觀會互相影響,人的經歷或故事,都會影響自己心中的上帝,或成為詮釋個人與神經歷的因素。我認為靈命成長可以從很多方面體驗,可以「客觀」地了解上帝(透過尋找聖經原意),也可以借助別人的敍述(神學家或身邊的信徒)來認識上帝,但也可以從了解自己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心中的上帝,從而檢視不同方法所認識的上帝,互相補助,探索那位奧妙的全能者。了解自己本身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本文章透過性格工具 MBTI 和九型人格來分析自我的性格,從而嘗試探索自己的靈性軌跡(Spiritual Path),了解自己認識上帝的方法,也整合自己的靈命成長觀。
我驚,但我信——可靠的ISTJ和恐懼的六號仔
「恐懼」原來是神與我相遇的「窗口」:「恐懼」反映我面對危險和未知的無助,以及心底裡對安全和保護的渴望,正是這份渴望帶領我認識這位最大的保護者,就是賜平安的神
從Paul Ricoeur的敘事理論解讀自己的蒙召經驗
筆者以「敘述者」的角度回顧、篩選並串連這些片段,構成一個蒙召的故事。 在敘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上帝也在與筆者對話,逐一啟示祂在每一個事件中所隱含的意義。故此筆者認為,信仰並非抽空的信條或教義,也有其經驗的內涵,而這 些內涵正正來自上帝的主權底下,我們所經歷並敘述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 建立自身與上帝關係,從而詮釋我們的身分,以及生命的意義....
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1. 引言
筆者從前對MBTI和九型人格的認識不多,只嘗試做一些坊間的測驗,只停留在認識自己屬於甚麼類型的階段。因為認識自己不深,所以每次做這些測驗都會覺得疑惑,總覺得自己不似測試結果的類型,而是似另一類型的性格。經過這個課程和這次省察的旅程,卻讓筆者發現真正的自己,並且透過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工具,讓筆者重新認識以往的人生經歷怎樣塑造自己的性格特性,而且亦可以嘗試為以往的測試結果檢證一下。
...
標籤人生 – ISFP & 3號
靈命成長更是難以觸摸,因為這非靠人的努力就能成事。以往我以為只要每日做足祈禱靈修讀經,這樣我便無可指責。信仰行為成為了我充撐好基督徒形象的方法。我的重心放在如何維持一個形象多於腳踏實地去成長。張力在於我渴望成長的成果,但我又不能坦誠面對不願成長的自己,結果將努力放在形象工程上。我該如何成長,成長的路有終點嗎﹖
ENFJ x 8:舉白旗的勇氣 – 在愛裏別再逞強的女孩
8 號的我看起來是一個強大無畏無懼的女孩,認為世間沒有難事,只要人願意 去做的話,沒有難成的事,放馬過來吧!不知道是否性格作祟、或自小被教導做家姐 的要堅強,甚或在職場裏,總是要裝出一副專業不帶情緒、胸有成竹的模樣,「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它直到你成功)」——曾是我在大學商學院的座右銘,我心想: 只要人努力裝強,有一天我也可以變得強大。我的處事風格為 E N F J,其核心主導功 能是外向感性型(Fe),代表著我能看見人和處境的正向積極面的可能性,勇於表達 自己和他人的渴望,幫助他們邁向完全。E N F J 是天父給我這個 8 號女孩的禮物,這種風格所帶來的恩賜能幫助我往健康的 2 號走。8 號的捨己在於多為別人的需要着想, 但同時亦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在給予別人支持時,都想別人有足夠的資源助他們安心 地成長。
內向又敏感的幫助者:INFJ +二號
作為一個二號的INFJ,自覺擁有豐富的情感,以其慷慨和無私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時準備向他人伸出援手,這些都是優點,也是服侍的優勢。這種超然的屬靈洞見,如運用得宜,往往讓我在事奉的旅途上少走許多冤枉路……在INFJ那種喜歡安靜、獨處的特質幫助之下,二號學會更多關注自己內心的需要,他們的內心最終能夠找一個安息之所.……
INTJ x 3:追逐蘿蔔的驢
「是什麼人生經歷、深刻片段塑造成今天的我?」不!應該是「INTJ+三號仔過去拍攝、剪裁、記錄我的人生,今天想呈現什麼片段給我看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名攝影大師,要注意!「他」並非一名記者,而是一名藝術家。我們無法去控制「他」什麼時候拍攝、如何理解、剪裁、修飾我們人生的片段。每個人只能從他所制作,名為「回憶」的相簿中看世界。就讓筆者與你一同打開這本相簿,用INTJ+三號仔的視野回看筆者的人生...
不羈小野馬,安頓在主裡:當 ENTP 遇上 7號
作者:YY
引言
修讀「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帶給我許多驚喜與啟發。它不僅幫助我掌握MBTI與九型人格的理論與應用,更引領我探索敘事神學與耶穌比喻的豐富內涵,開拓了我對信仰的新視野。在撰寫這份反思文章的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靈命旅程中的盲點與偏執,也嘗試將課程所學與對性格的認識整合起來,進一步反思上帝如何塑造我的靈命與品格,引導我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生命方向。
生命回顧
我出生於一個大家庭,我有很多位姊姊及幾位弟弟妹妹的。父母並無特別的生育計劃,母親因不想被奶奶嫌棄和鄰居取笑,才努力追求生下兒子。父親沉迷賭博,經常無法提供家用,甚至在我出生前曾考慮將我賣到荷蘭以換取生活費,所幸最終因不捨而放棄。從小,我目睹母親肩負起撫育兒女和賺錢養家的重擔,對她充滿尊敬與憐憫,並仿效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然而,童年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缺乏關愛、物質供應和監管,我幾乎是在「放養」和「自生自滅」的環境中成長。若沒有認識主耶穌,我難以想像這匹不羈的小野馬會奔向何方。這段經歷也讓我對被嫌棄或拒絕的恐懼深植心中,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