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靈性

每個人 (Person) 都有自己的性格 (Personality),亦是他認識自已,別人與上帝的「窗口」。然而,性格定義林林總總,性格分析工具的理論基礎亦不一定與基督教的人觀相符。其中兩個最為人熟悉的性格測試:MBTI (16型) 及 Enneagram (九型),亦常常被誤解。就如約翰.加爾文說,認識自己與認識上帝是不可分割的。盼望大家在此更多認識自己的性格,與靈命成長的關係。

當6號仔讀上耶穌的故事隱喻:彼得從水面上往下沉的經歷

25 天快亮的時候,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 26 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他們害怕得喊叫起來。 27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放心!是我 (ἐγώ εἰμι) , 不要怕!」28 彼得回答他說:「主啊,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 29 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往耶穌那裡去;30 只因見風很強,害怕起來,將要沈下去,就喊著說:「主啊,救我!」 31 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 (ὀλιγόπιστος) 的人哪,為什麼疑惑 (διστάζω) 呢?」 32 他們一上船,風就停了。...

從悲觀走向樂觀

在動盪不安的社會氣氛和疫情反覆的日子,不少人陷入疲倦乏力,難尋「快樂」,亦難以用樂觀的態度面對日常生活和前路。事實上,樂觀正是增加快樂和幸福感的重要元素。筆者將會提出三個「樂觀心法」。

人生牌局:INFP 與7號仔的靈性探索

作者:羅樂呈 引言 以往我會形容自己的性格為「樂天」、「堅強」,理解性格為待人處事的客觀特徵,跟個人內在的靈命成長互不相干。經過課程中一系列對性格理論的學習,糾正了以往跟從坊間的性格分析工具,不再以行為特徵歸納和定型自己的性格,而是從意識層走進自己的潛意識層,發現自己一些自己以往都沒留意的自然反應和傾向,發掘這一出生已內置、一直主導著自己的性格劇本﹕INFP七號仔。 發掘自己性格是一個發現自我意識中的不完整、不協調和偏差的過程,靈命成長需要對自己的性格常存一種「健康的懷疑」來幫助自己不斷重新評估對自我的認知。 性格影響著我如何自我界定,也是我認知屬靈經驗的輪廓,影響著我與人、與神交往的風格。固然在教會中每人都是按著同一本聖經受教導,參與在同一樣的崇拜模式,每人卻有著與神交往的不同風格和屬靈特質。按著課程學習到的性格理論,這對靈命成長的幫助始於認識到自己類型的生命盲點和與神交往的偏執(人生如牌局中,一開局手上拿著的「手牌」),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聖經的宏大敍事超越自己原先無意識地讓性格主導自己的敍事(如何打出「手牌」,打出精彩的人生牌局),形成獨一無二、個人化的靈命成長藍圖。 上帝給我的「手牌」

不會改變卻不斷成長的我們:ENFP與她的朋友們

作者:Nicam 1. 引言 從前在教會認識的靈命成長只從靈修中修練,而靈修就是透過默想聖經與自己的關係,在生活中實踐經文。直到幾年前接觸有關靈修的課程,老師透過七宗罪的向度,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罪性,我才發現靈命成長不只是從聖經認識上帝,也可以從認識自己的角度出發。畢竟人觀與神觀會互相影響,人的經歷或故事,都會影響自己心中的上帝,或成為詮釋個人與神經歷的因素。我認為靈命成長可以從很多方面體驗,可以「客觀」地了解上帝(透過尋找聖經原意),也可以借助別人的敍述(神學家或身邊的信徒)來認識上帝,但也可以從了解自己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心中的上帝,從而檢視不同方法所認識的上帝,互相補助,探索那位奧妙的全能者。了解自己本身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本文章透過性格工具 MBTI 和九型人格來分析自我的性格,從而嘗試探索自己的靈性軌跡(Spiritual Path),了解自己認識上帝的方法,也整合自己的靈命成長觀。

INTP 和 6號︰讓過去映照現在、開啟未來

我是 INTP,六號。因為覺得神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一直認為若把人性格定型為數十類,和星座一樣,把人分成有限的類別,似乎有違神把每個人都造成獨特的做法。 「認識自己」對我來說,一直都困難重重。因為能夠取得回饋的機會太少。不論在教會、學校、家庭中,我的友儕數量,因環境轉變、長輩要求等,只有寥寥數個。在學時期,多次有導師說我的性格不明(不突出),這點我倒是同意,因為我已學會了「融入人群」,用低調換取不注意和空間。既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甚麼非堅持不可的立場。反正不影響生活,對自己「性格」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一種模糊中︰沒有立體的概念,也沒有釐清的需要。 想不到,神把一直不屑性格定型的我,輕輕推到「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室裡。課堂上有機會仔細認識 MBTI,給我帶來了一卷浪,捲起了 INTP 的好奇心,驅使我不得不在 N 和 P 的設定下,來來回回的,一次又一次回到教學材料中,想要弄清楚神究竟造了「甚麼」出來。

我是什麼包,包著什麼餡?

MBTI 與九型的關係,好比一個帶有餡料的麵包。食一個包,第一接觸是個包的外層,包括它的外貌、顏色、質地、形狀。但當你真係咬落下,吃到的卻還有那隱藏在內,味道異常濃烈的餡料。

不羈小野馬,安頓在主裡:當 ENTP 遇上 7號

作者:YY 引言 修讀「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帶給我許多驚喜與啟發。它不僅幫助我掌握MBTI與九型人格的理論與應用,更引領我探索敘事神學與耶穌比喻的豐富內涵,開拓了我對信仰的新視野。在撰寫這份反思文章的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靈命旅程中的盲點與偏執,也嘗試將課程所學與對性格的認識整合起來,進一步反思上帝如何塑造我的靈命與品格,引導我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生命方向。 生命回顧 我出生於一個大家庭,我有很多位姊姊及幾位弟弟妹妹的。父母並無特別的生育計劃,母親因不想被奶奶嫌棄和鄰居取笑,才努力追求生下兒子。父親沉迷賭博,經常無法提供家用,甚至在我出生前曾考慮將我賣到荷蘭以換取生活費,所幸最終因不捨而放棄。從小,我目睹母親肩負起撫育兒女和賺錢養家的重擔,對她充滿尊敬與憐憫,並仿效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然而,童年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缺乏關愛、物質供應和監管,我幾乎是在「放養」和「自生自滅」的環境中成長。若沒有認識主耶穌,我難以想像這匹不羈的小野馬會奔向何方。這段經歷也讓我對被嫌棄或拒絕的恐懼深植心中,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

主護我反敗為成 — ISTJ x 3 的女子

感恩,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學習,思緒沉澱、重整後,筆者能再應呼召出發,繼續完成這在主內反敗為成的生命故事。

一個「流亡異鄉者」的禱告 (詩42)

為了堅守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聖經》裡的詩人常常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在詩42:3,一位「流亡異鄉者」就這樣禱告:「我 [或譯人] 終日不斷地譏笑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我便晝夜不住地流眼淚當飯吃。」

從小弟結婚廿周年的宣言看「我是誰」這哲學問題

在 Ricoeur 的敘事人論裡,有兩個好重要但卻不易明白的概念,叫做 idem及 ipse。兩者都是指向人的personal identity。小弟唔怕醜,借用自己的結婚廿周年宣言,去演繹呢個概念。 今日是我與太太結婚廿周年紀念日。從性格理論的角度,其實我倆很不同…我們有近乎兩極的 MBTI 性格,造成我們有不同的觀察事物及決策方式,溝通及衝突處理風格,教養子女的哲學,經驗上帝模式及恩賜...我們亦有很相衝的九型性格 (Enneagram),以致我們有不同的人生憧憬,核心恐懼,心理偏執,防衛機制,上帝形象及服侍動機...但感謝上主,我們倆相愛。我哋 buil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