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靈性

每個人 (Person) 都有自己的性格 (Personality),亦是他認識自已,別人與上帝的「窗口」。然而,性格定義林林總總,性格分析工具的理論基礎亦不一定與基督教的人觀相符。其中兩個最為人熟悉的性格測試:MBTI (16型) 及 Enneagram (九型),亦常常被誤解。就如約翰.加爾文說,認識自己與認識上帝是不可分割的。盼望大家在此更多認識自己的性格,與靈命成長的關係。

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上帝

在我 PhD 進修期間,我特別喜歡研讀 Paul Ricoeur 的「敘事身份」(Narrative Identity)理論。我發現,根據 Ricoeur 的 《時間與敘事》(Time and Narrative)裡,「故事疊故事」去認識自己的理論,可以突破及貫穿 MBTI 及九型人格,去幫助我們更深認識自己,別人及上帝。MBTI 關注的「時間性」 (temporality, or structure of time),是較為短線,關乎眼前問題的解決,亦與信徒的恩賜相關。而九型的「時間性」則較長線,關乎人生自覺的價值,更關心人性裡潛藏的恐懼, 「本罪」(root sin),及「防衛機制」(defence mechanism),與信徒心目中的神觀甚為有關。

從悲觀走向樂觀

在動盪不安的社會氣氛和疫情反覆的日子,不少人陷入疲倦乏力,難尋「快樂」,亦難以用樂觀的態度面對日常生活和前路。事實上,樂觀正是增加快樂和幸福感的重要元素。筆者將會提出三個「樂觀心法」。

鬱結的完美主義者:INFJ+1號

引言 我是帶著期盼又一點懷疑的心情來修讀這科。“期盼”的是我渴望透過認識自己的性格來幫助靈命成長;“懷疑”是因爲人的性格是複雜多面的,性格的理論是不是真的能幫助靈命成長? 在這次的學習,我肯定自己是INFJ+1號。我想起曾側聞下屬形容我「爲人有點cool, 做事能幹,要求很高,你是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她的標準,但她心地善良,正直,high integrity」,這些形容有否INFJ+1號的影子? 生命的掙扎 我表面上一切都不錯,事業算是有成,經濟良好,人緣尚可,身體健康,外表正常,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結婚,不過,在今天的女性來説,也不為怪。我有穩定的教會生活和事奉,教牧和弟兄姐妹對我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INFJ x 6:當恐懼遇上神的介入

我從小就做過很多性格測試,我都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覺得它們和星座、心靈雞湯、心理測驗等等之類的測驗一樣,說的都是「阿媽係女人」的事情,對了就是「嘩好準!」,差很多就是「都唔準嘅」,我不會相信單憑那幾十條問題(甚至只有幾條)就能知道我的性格,因為我自己的性格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畢竟我連「我在想甚麼?」「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或覺得?」「我為甚麼能這樣做?」等等的問題都回答不了。這些性格測試只是形容不同人性格的標籤,不知道不會有影響,知道了也不會改變甚麼,所以隨便玩玩就算,測試本身和我回答當下的思緒都不是值得信賴的事物。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完全相信,包括我自己。

我是獨特的ISFP x 4號仔

通常有人問我九型人格是甚麼「型」,我都會很自在地說我是「自我中心型」。確認自己是4號仔的我,非常擁抱這氣質。然而,當有人問我MBTI是甚麼的時候,我會心裡掙扎地回答ISFJ,即使別人也認為我的風格是ISFJ,我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妥。直至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課堂和閱讀材料,學習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讓我對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新的認識,尤其MBTI,對我來說簡直是驚喜大發現:原來我不是ISFJ,而是ISFP!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進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讓大家看見我怎樣擁抱ISFP的風格與4號仔的氣質,以及對個人靈命成長的反思。

我是什麼包,包著什麼餡?

MBTI 與九型的關係,好比一個帶有餡料的麵包。食一個包,第一接觸是個包的外層,包括它的外貌、顏色、質地、形狀。但當你真係咬落下,吃到的卻還有那隱藏在內,味道異常濃烈的餡料。

在《幻愛》裡尋「真實」

《幻愛》是一套超越眼前現實及社會界線的電影。作為一套觸及潛意識的創作,它不單充滿夢幻與愛情,還有濃厚的「榮格治療」(Jungian Therapy) 色彩。我十分欣賞電影著重愛,過於精神病態的角度,去描繪主角的歷程。戲裡叫男女主角得救贖的方式,不是藥物,而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接納。

INFP x 9:埋藏在心底的眼淚

筆者過去對於MBTI及九型人格了解不多,以往只會把性格測試結果當作一種參考,並不會深入去瞭解性格工具與我生命成長的關聯與影響。但經由此次「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程,好似將生命中一塊又一塊掙扎及帶有疑問的故事拼湊起來。透過故事的重整,使我有了新的生命敘事角度,對「我」是誰,有更深一層了解。雖然不能代表已經找到完全的「我」,卻是為曾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感受、疑問與掙扎中,找到了一個新的詮釋,或許是安慰,或許是釋放,總之這個詮釋是對自己被造的性格,有了重新認識,看見神創造自己的「獨特」,同時也看到每個人都有限制,再次認識神創造人的心意。

當「學院派」遇上基督: INTP 及5號仔的靈程路

通過學習 MBTI 理論,筆者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的某些特質。回望過去日子,筆者經 常被身邊人稱為「學院派」,閱讀的書籍和談話內容都傾向抽象學術,甚少找到知心 人。過去筆者認為自己純粹出於不幸而遇不到很多話題契合的同道。然而在認識MBTI 後,筆者發現自己在認知方法(perceiving)已經是直覺型 N 主導,再加上於判斷原則 (judging) 方面更是思考型的 T,則令自己成為了相對抽象和理性的 NT 人。這種 NT 特 質令我在面對問題時都傾向先討論理論框架找出衝突位置,然後以思辨方法解決,正是這種性格讓我給人一種理論派和難以溝通的感覺...

張力與發現:ISFP + 2 號仔再思認識自己、別人和上主的旅程

雖然筆者害怕衝突,但卻有種常被安排在衝突雙方中間的情況,這為筆者的生命 帶來很多張力,卻讓筆者反思到正正因為追求和諧與怕衝突的性格,以致不會成為引發衝突的一方,難怪以前常常被上司安排跟進一些比較「麻煩」的客戶,內心充滿煎熬,雖然有向上司表達未必有能力處理和跟進...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