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客觀證據就不能有確據?
三十年前,我信了耶穌。那時,我常常閱讀一些護教學的書,例如《鐵證待判》, 《你為何要信》 。初信的我,特別喜歡尋找一些客觀存在的證據,讓我知道這個信仰,是有根有據,而非一個主觀感覺而已。當我讀到聖經原來有那麼多的歷史客觀證據,幾千個應驗了的預言,千萬種考古學的引證時,我實在感到萬般的興奮:我找到了!《聖經》是真的!因為我在《聖經》背後的世界,找到客觀的事實。所以《聖經》是對的,值得我相信。雖然我知我所信是超越科學,但最能支持我相信的,卻仍然是一個建基科學的知識模式 (epistemological model)。雖然我穩定出席聚會,積極事奉,甚至參加門徒訓練,學習向人傳福音。但在我的腦海裡,仍然時不時有一把聲音在盤旋:「究竟我的信仰是否都是心理作用,不建基理性的主觀感覺?」更糟的是,若我們遇見一些反對基督信仰,質疑神的存在能否被證實的書時 (e.g. Why There Is No God: Simple Responses to 20 Common Arguments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我們的信心就會容易被動搖。回到教會,亦似乎不容易跟人分享這些掙扎…除非你團契導師或傳道人的...
INTJ x 3:追逐蘿蔔的驢
「是什麼人生經歷、深刻片段塑造成今天的我?」不!應該是「INTJ+三號仔過去拍攝、剪裁、記錄我的人生,今天想呈現什麼片段給我看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名攝影大師,要注意!「他」並非一名記者,而是一名藝術家。我們無法去控制「他」什麼時候拍攝、如何理解、剪裁、修飾我們人生的片段。每個人只能從他所制作,名為「回憶」的相簿中看世界。就讓筆者與你一同打開這本相簿,用INTJ+三號仔的視野回看筆者的人生...
不會改變卻不斷成長的我們:ENFP與她的朋友們
作者:Nicam
1. 引言
從前在教會認識的靈命成長只從靈修中修練,而靈修就是透過默想聖經與自己的關係,在生活中實踐經文。直到幾年前接觸有關靈修的課程,老師透過七宗罪的向度,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罪性,我才發現靈命成長不只是從聖經認識上帝,也可以從認識自己的角度出發。畢竟人觀與神觀會互相影響,人的經歷或故事,都會影響自己心中的上帝,或成為詮釋個人與神經歷的因素。我認為靈命成長可以從很多方面體驗,可以「客觀」地了解上帝(透過尋找聖經原意),也可以借助別人的敍述(神學家或身邊的信徒)來認識上帝,但也可以從了解自己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心中的上帝,從而檢視不同方法所認識的上帝,互相補助,探索那位奧妙的全能者。了解自己本身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本文章透過性格工具 MBTI 和九型人格來分析自我的性格,從而嘗試探索自己的靈性軌跡(Spiritual Path),了解自己認識上帝的方法,也整合自己的靈命成長觀。
INTP 和 6號︰讓過去映照現在、開啟未來
我是 INTP,六號。因為覺得神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一直認為若把人性格定型為數十類,和星座一樣,把人分成有限的類別,似乎有違神把每個人都造成獨特的做法。
「認識自己」對我來說,一直都困難重重。因為能夠取得回饋的機會太少。不論在教會、學校、家庭中,我的友儕數量,因環境轉變、長輩要求等,只有寥寥數個。在學時期,多次有導師說我的性格不明(不突出),這點我倒是同意,因為我已學會了「融入人群」,用低調換取不注意和空間。既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甚麼非堅持不可的立場。反正不影響生活,對自己「性格」的了解也就停留在一種模糊中︰沒有立體的概念,也沒有釐清的需要。
想不到,神把一直不屑性格定型的我,輕輕推到「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室裡。課堂上有機會仔細認識 MBTI,給我帶來了一卷浪,捲起了 INTP 的好奇心,驅使我不得不在 N 和 P 的設定下,來來回回的,一次又一次回到教學材料中,想要弄清楚神究竟造了「甚麼」出來。
ENFP x 6:恐懼遮蔽了我的光芒
過往在團契的週會裡也有接觸過MBTI性格測試,當時都是很流行用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 來尋找自己的個性,一來是它為每個MBTI類型都賦予了一些角色,感覺有趣又吸引,令人容易被引導去以那些角色來理解自己的MBTI類別,使人很快就明白它想表達的意思,從角色裡構想出性格的特質。二來它也為各類別都創作了一些相關畫作,至今在網上談及MBTI的時候都很常被用到,那些畫作也成為了人們在網上談及MBTI的主要角色,這個網頁的影響力深入民心。
但時間飛逝,過去無聊時,或推廣給別人透過該網頁去理解MBTI時,自己也會再在那個網頁裡重新測試一次。但我發現有時結果會不一樣,都令我感到疑惑,這性格測試機器彷彿變得像心理測驗一般,它所出的結果變得再不實在,它的結果好像都是以我當下的心情而變化,令我對此感到不太信任
看得見的「語言」: INFP + 9號仔
在性格與靈命成長的課程裡,我嘗試用「故事」的角度去發現自己。課堂內所學習的性格工具,與其說是測試,更是一㮔說故事的語言。透過學習 MBTI 和九型人格的理論,讓我明白到自己所說的故事其實由多個故事組成...
ISFP x 9:在妥協中迷失真我
社會興起一股 Mirror、Error 追星熱潮,這十六位年輕人給予人的印象是真誠親切,努力為夢想奮鬥。他們雖知自己並不優秀,在今天社會追求贏在起跑線的思想,他們是落後的,但觀眾就是喜歡他們不氣餒、努力堅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真」也是吸引的地方。按真心真意行事,不戴社會要求的面具,力求做到表裡合一。堅持信念、活出真我是人在種種社會壓力下的渴望,而尋求「真我」亦是每個人的渴想...